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鼓浪屿 >> 鼓浪屿优势 >> 正文 >> 正文

什么是名媛的品质鼓浪屿中国第一别墅黄

来源:鼓浪屿 时间:2023/4/29

丈夫:重新选择,还是会选择你;

陈寅恪:没有她,我完全是废人。

黄萱,生于年,祖居福建,父亲黄奕住是位在南洋打拼出的大富翁,厦门鼓浪屿岛上那座最为豪华、号称“中国第一别墅”的黄家花园,庭院幽深花木葳蕤。

除了大富豪黄奕住长女黄萱的称号,还有个身份就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真传’黄萱,黄萱的文学造诣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相当的才气的。身为岭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夫人的黄萱,最早出现在大师面前是年11月,失明多年的陈寅恪竟然从这位试任助手的发音和吐字习惯,迅速地判断出她的“门风家学之优美”,立刻请揖进门。

陈寅恪是个秉性耿介、很倔的老头,治学严谨,向来不阿谀奉承、虚情假意,对黄萱给予如此高度的评价、赞赏有加,黄萱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说起“门风家学”,要先介绍一下黄萱的父亲黄奕住。

印尼首富黄奕住

黄奕住,年出生于福建南安金淘石笋村。

16岁的黄奕住跟着一批同乡从厦门出海“下南洋”,开始了他漂泊海外的传奇人生。

黄奕住到过雪兰莪、棉兰。年南下,在爪哇的三宝垄扔掉了理发担,他挑起了货郎担,后又改为咖啡担,后来发展为咖啡摊,又从摊位到商店、从零售到批发、从境内贸易到国际贸易。

到年,用了34年,昔日的“剃头住”,已跻身爪哇“四大糖王”,成为涉足商业、银行、保险、房地产、种植等多行业的商界巨子和华侨领袖。

鼓浪屿黄家花园

年欧洲人编著出版的《世界商业名人录》中,列有“OEITJOR”(黄住),在华人社会引起了轰动。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闽南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就学黄奕住”。

门风家学,育女有方

黄家发达后,王氏常常教育女儿,“差(指使)猪差狗,不如自己走(做)”(闽南话)。事事自己动手,平等待人,朴素真诚,母亲造就的黄萱,在外人眼中,太不像巨富家的大小姐。

从王氏到黄萱,二代女性一脉相承,孝顺贤惠的家族传统,对黄萱后来的“门风家学”影响很大。

黄萱的童年,是在闽南农村度过的,幼年亲近土地的经历,培育了她不慕虚荣、平实低调的性格。父亲回国后,9岁的黄萱随着母亲和奶奶搬到了鼓浪屿,正好是读小学的年龄。

黄萱是黄奕住最大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儿,自然是黄家豪门倍加钟爱的掌上明珠。父亲黄奕住文化程度不高,却是一位头脑敏锐、性格坚韧、能筹谋的人,他决心要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位真正的名媛淑女。

注重文化修养的黄奕住,决定以中国传统的“闺阁教育”方式教育女儿,在家中聘多位名师,最多时竟有高薪聘请的四位名士名儒,分别教授国文、英文、音乐等课程。

黄奕住本人到东南亚发展那么多年,见多识广,又遵照母训,捐款建设了厦门岛和鼓浪屿的多所小学、中学、大学,还捐助了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岭南大学等高校,却不让女儿上公众教育的大学。因为私教时,特别强调以经史子集为代表的国学,让黄萱由此打下了坚实深厚的学识根基,此后尽显一派才女风范。

鼓浪屿黄萱旧居

于夫于家,相濡以沫

当上国师陈寅恪助手之前,黄萱的角色是一名“相夫教子”家庭妇女。旧时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黄奕住的择婿标准却民主开明,完全尊重女儿的选择。

出落成大家闺秀的黄萱,对婚事有自己的坚持,绝不考虑有钱人家的少爷公子,一定要有学识有见地的正派青年。

经亲戚们推介,后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院院长周寿恺,成了黄萱几乎不假思索地芳心暗许的“意中人”。

周家比起当时财势倾天的黄家,稍显清贫些,是世代书香门第。周寿恺本人,可以说是青年才俊,在京城接受燕京大学等高等教育,很年轻就成了国内知名的内科专家,年就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

本来是美满姻缘,可两人婚礼却颇具戏剧性,成婚那天,新郎竟没有到位!

黄氏家族顿时一片哗然,到处是各种愤慨、声讨、猜疑,甚至还谣传新郎已在上海娶妻生子。

豪门千金黄萱显示出孤行决断的一面,她并没有感情用事,而是给周寿恺发去一封言简意赅的短笺,表示一心认定伊人,毫不动摇。

周寿恺当年为何“临门退却”,至今未解,多次迟疑和动摇后,年9月,两人在上海正式举行婚礼,时年新郎29岁,新娘25岁,都已是大男大女了。

黄萱和丈夫周寿恺

成立于年的中南银行,是继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之后,由当时国民党政府批准发行钞票的第三家中资银行,黄奕住是主要的创办人。婚礼上,黄奕住公开邀请爱婿到他创建的中南银行任副总经理,但被一口回绝。

次日,黄萱就与夫君联袂北上,开始相濡以沫的共同人生。很多年后,丈夫发自肺腑地对妻子说:“如果在众多的教授夫人中重新选择一次,还是会选择你!”

抗战期间,黄萱随丈夫辗转于贵阳、四川等地,流离八年,婚后十年竟搬了九次家。临解放,已是国民党少将医官的周寿恺拒绝留台,回到大陆支持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夫妻俩必须承担前途未卜的风险,黄萱均义无反顾,相随相伴。

于师于业,任劳任怨

成为一位成熟为雍容脱俗、优雅内涵的名媛,是要经过岁月锤炼的。陈寅恪大

师对黄萱有过的一句定语:“拿得起,放得下”,其实都是在说如何以度量人的待人处事原则。

翻开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即使一个标点,一条注释,都必须做到一丝不

苟、准确无误,这需要付出多少诚心、细心、耐心,也需要付出多少智力、毅力、精力。

黄萱的勤奋与任劳任怨令陈寅恪十分满意。40年后,黄萱的儿子周任回忆,有时陈寅恪嘱咐黄萱查找一句话的出处,出处找到了,黄萱仍要将该书全看一遍,为的是更深地理解陈寅恪的思路。

从年被中山大学正式聘任为助教,到年退休,直至年去世,她始终将自己定位为助教,淡泊名利在这位名媛身上渲染得淋漓尽致。

陈寅恪和黄萱唯一的一张合影,右为黄萱

“文革”中,自知来日无多的陈寅恪曾交代黄萱:“我治学之方法与经历,汝熟之最稔,我死之后,望能为文,以告世人。”可黄萱听后却“老实”地回应:“先生,真对不起,你的东西我实在没学到手。”

黄萱之“老实”,看似有点“迂腐”,但却是其朴实无华性情的自然流露。

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因目盲多病而无法阅书,其人生最后的十三年,在黄萱的协助下,他完成了《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著作。对于黄萱,陈寅恪十分感念地说:“总而言之,我之尚能补正旧稿,撰著新文,均由黄先生之助力。若非她帮助,我便为完全废人,一事无成矣。”

黄萱仙逝(年)8年,厦门图书馆“赠书展”海报

什么是名媛的品质和精神?

学者刘再复就给这种精神传承归纳四点:一是自尊、二是自明、三是自律、四是淡名利。通过黄萱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其中不无道理:

一、将中国人文传统融入门风家教

“耕读传家”是几千年来底层民众代代相传的人文传统,这是浸透在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文化传承,里头有着经过时代的千锤百炼出来的优秀传统的价值观,更体现在门风家教之中。其父母黄奕住虽出身贫寒,也深受这种人文传统的影响。

“闺阁”教育虽与时代不入流,可在教育初衷上是朴素的。没有“耕读传家”家教的浸养,也就无法培养名媛的贵族气质,更无法协助陈寅恪完成泱泱近百万字的史学专著。

二、传统品德的家学传承是名媛炼成的基础

在积弱积贫的旧社会乱世,一代巨贾对儿女的教育如此煞费苦心,今日国强和

平时代,那些富豪们对子女往往不是纵容就是娇养。“富不过三代”现象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摒弃,过于非追名逐利不能立足于世。

从黄萱的身上,可以看到传统品德的光芒,而从财富传承观上,有钱而有无“功德”(立言、立德、立功)!

厚德载物,传承才会真正的源远流长,根深枝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