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男人最有魅力呢?如果一个男人幽默且有深度,那他一张嘴便可俘获人心,林语堂就是这样的男人。有人这么评价他:林语堂也许不是近现代最伟大的中国作家之一,但他一定是近现代把中华文化介绍给西方最成功的中国文人之一。
求学之路,从小山村到哈佛
林语堂,出生在清末那个动荡不安的狼狈时代,但也正是中国文人辈出的时代。林语堂在福建龙溪的一个小山村里的基督教家庭长大,父亲是教会的牧师,经常会通过教会订阅一些期刊报纸,林语堂因此从小就对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兴趣,接受的也一直是西式的教育,也与他成长的小山村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为他的文学修养和见识奠定了基础。
林语堂从小学习优异,对文学有惊人的才华,长大后被父亲的一个富裕的学生资助,去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那是当时中国最好的英文大学。他本来受父亲的影响,学习的是神学,但是随着他思想的逐渐成熟,逐渐对从小耳濡目染的基督教越来越不相信,便开始学习文学,林语堂几乎把学校图书馆的书都看了一遍。
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林语堂去了清华大学任教,在清华他彻底被中国的传统文化征服,与儒家思想一拍即合,阅读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书籍,这时他又做了一个决定,去了哈佛大求学,不过他只在哈佛读了一年奖学金就被停了,恰逢美国的基督教青年会招募华工去法国乐库索城,他只好前往应征去了法国打工,后来又去了德国,终于在年攒够了学分,取得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后来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林语堂返回祖国,在北京大学任教。
文学成就,三次提名诺贝尔奖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林语堂不仅读了万卷书,也行了万里路。林语堂年轻时的经历为他今后的文学创作打下根基,年他成为现代文学史首屈一指的文学刊物《语丝》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并发布了第一篇文章《论士气与思想界之关系》,从此他的文学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
林语堂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研究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长、外交部秘书、中央研究院英文总编等等,也先后发表了《末笔检字法》、《子见南子》、《开明英文读本》、《人间世》、《苏东坡传》等著作,并在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了《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出了《京华烟云》等文学著作和长篇小说。
林语堂于年、和年先后三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也许是对他的文学成就最好的肯定。
发明创造,倾家荡产发明中文打印机
除了文学,林语堂最大的兴趣就是对机械的发明创造,听起来也许与他的文人身份不符,他多次申请了专利,其中他最得意的就是中文打字机。
汉字的复杂程度远比英文难得多,当时汉字的汉字检索系统很难建立起来,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中文的打印机可以发明出来。因此,林语堂用了十年的时间,几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甚至到了最后负债累累,研发出来了中文打印机,并取名“明快中文打字机”。年林语堂为“明快中文打字机”在美国申请了专利,林语堂发明的打印机无须记住字位、字码,操作十分简单,不用训练每分钟最快就能打50个字。
爱情故事,林语堂:婚书只有离婚时才用得着
林语堂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他本人,林语堂说:自己只是“痴人”一个,他痴迷于文学,痴迷于发明,还痴迷于一个女人。
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时,连续上次上台领奖,而台下的一双眼睛早早的就注意到了他。当时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公子与林语堂是朋友,有一次林语堂受邀去廖家吃饭,廖家的二小姐廖翠凤就注意到了这个气质不凡的男人。后来在学校里廖翠凤再次注意到了林语堂,从此对他的钦佩之情一发不可收拾,两人走到了一起,而当他们约定终身时,廖翠凤的母亲因为林语堂出身平庸提出异议,她对女儿说:“林语堂是牧师的儿子,家里很穷。”而廖翠凤斩钉截铁的说:“贫穷算不了什么。”也就是这句话让林语堂一生痴迷于他。
后来两人结婚了,结婚当晚,林语堂直接把结婚证烧了,他说:“因为婚书只是离婚时才用得着。”这一次,林语堂认定了她,就是一辈子的事。
林语堂与廖翠凤相伴50年,在50周年纪念日时,林语堂送给廖翠凤一个勋章,上面刻着林语堂翻译的《老情人》:
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有一次林语堂接受采访时,他饱含深情望着妻子说道:“我把一个老式的婚姻变成了美好的爱情。”或许男人的情,不在求婚时那颗戒指,而是婚后的朝朝暮暮依旧对你痴情一片,林语堂对廖翠凤的痴情,想必是所有女人都羡慕的。
幽默大师,人生带一点“痴痴”的幽默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中文单词“幽默”就是由他而来,他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林语堂在自己的《八十自叙》中说:“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林语堂的幽默是富有深意的,是引人思考的,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林语堂先生总结了世上的十大俗人,今天听起来也画面感十足
一、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二、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三、遇美人必急索登床。四、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五、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六、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七、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八、与人交谈便借刁言以逞才。九、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则其态如王。十、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
林语堂先生说的是民国的人和事,但是今天看来,这些俗人俗事,依然音容宛在,就像他说的:“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社交如今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让人身心俱疲,有时我们仅仅需要做一个“不招人烦”的人,就足矣了。
年3月26日林语堂逝世于中国香港,灵柩运回中国台北,埋葬于林家庭院的后园,廖翠凤仍与他终日厮守,所谓人生,做到像林先生这样,足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