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鼓浪屿 >> 鼓浪屿图片 >> 正文 >> 正文

网红鼓浪屿的B面

来源:鼓浪屿 时间:2023/3/6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pf.39.net/xwdt/161219/5123401.html

鼓浪屿,一座充满争议的小岛。

在自媒体尚未兴起的十年前,鼓浪屿已经是网红鼻祖。这里是著名的“琴岛”,是清新的文艺圣地,也是猫、咖啡和文青齐聚的海上花园。

图源/鼓浪屿管委会

在上百万名游客慕名前往这座小岛时,鼓浪屿也常年被列入各大旅游榜单上的“黑名单”。过度商业化开发的背后,带来了拥挤的人群、基础设施缺失、早期居民流失、环境恶化等问题。

图源/鼓浪屿管委会

那么,为什么在上百座海岛中,我们仍旧认为鼓浪屿是值得一去的?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位曾经的“网红”,和它不为人所知的B面。

01.从浪花说起

丢在漫长的历史里看,鼓浪屿的故事非常短小。

这是一座面积不过1.8平方千米的小岛,在宋以前,这里都尚未有过人类居住的记录。于是它一直寂寂无名,飘零在翻腾的海面上,同厦门岛隔海相望。

图源/摄图网

它的名字,是浪花送来的。

在元代时,岛上的岩石同海浪角力,侵蚀出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平台等地貌。等到涨潮时,潮水击打石洞,声若击鼓,于是得名“鼓浪屿”。

鼓浪石图源/携程旅行

虽然有了名字,但鼓浪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人烟稀少的荒岛。彼时居住在岛上的居民,多为来自闽南沿海的渔民,他们在这里建造起简陋的民房,以半渔半农的形式维持着自己的生计。

鼓浪屿真正等来自己的黄金时代,时间已进入19世纪。

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商埠的开放,带来了人口、技术和商品。而随着中国进一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大批的殖民者来到了鼓浪屿。

由上至下,分别为年、年代、年代的鼓浪屿。图源/鼓浪屿管委会

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纷纷在岛上设立领事馆,传教士则在岛上创建教堂、学校、医院和洋行。

02.万国的海上花园

这些殖民者看中鼓浪屿是有原因的。

从气候上说,鼓浪屿属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只有20.9度。这里的夏季很长,没有冬季,一年四季都处于适宜居住的气温里。

从地理位置上看,鼓浪屿的位置十分优越。鼓浪屿四面环海,相对独立,同厦门岛保持着若离若即的微妙关系,在这里设立领事馆,方便统领,也便于管理。

英国领事公馆:鼓浪屿上首座领事公馆图源/鼓浪屿管委会蔡松荣/摄影

于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纷至沓来的各国殖民者,开始了对鼓浪屿大刀阔斧的改造。一开始,这些外国人先是租用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学校、医院等权力,在站稳脚跟后,又修筑道路,发电引水,栽种草木,陆续建造起教会学校、医院、教堂、圣教书局、领事馆等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采用欧式风格,白墙红顶,在海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同交错的红花绿树形构成一副异域风情的油画。

比如协和礼拜堂,使用了三角形屋顶和巨大的白色立柱,是来自古希腊神庙的风采。

协和礼拜堂图源/鼓浪屿管委会

三一堂,红砖黄瓦,尖尖的屋顶,唱诗班的歌声里,浅浅吟唱着炎热的仲夏。

三一堂图源/鼓浪屿管委会蔡松荣/摄影

天主堂,厦门仅存的哥特式教堂,全身都采用了纯白色的立面装饰,简洁纯净。

天主堂图源/鼓浪屿管委会蔡松荣/摄影

如果说殖民者对于鼓浪屿的开发和建设,仅仅体现着亚洲全球化早期多元文化的注入,后来的海外华人华侨和厦门本土乡绅对于鼓浪屿的建设,则真正带来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他们在建筑中对于不同建筑风格的交融与使用,浓缩出那个激烈变革的时代,历经海外闯荡的闽南移民群体对故土早期现代化基本特征的塑造。

四落大厝图源/鼓浪屿管委会蔡松荣/摄影

华人华侨和厦门乡绅对于鼓浪屿的建设是后来居上的。这些早期闯荡海外的中国人,往往在事业有成后,怀抱着对于故土的情怀回到了鼓浪屿。

由他们兴建的离宫别馆,往往都建筑的规模巨大,耗资极其昂贵。这些建筑普遍使用了最上等的材料和技术,且同时结合了闽南、西洋和南洋建筑的特色风格。

瞰青别墅图源/鼓浪屿管委会蔡松荣/摄影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种华美的、新风格的华人洋楼作为鼓浪屿近代建筑主流的殖民地样式脱胎而出,进而发展成一种注重现代装饰表现与民族性、地方性装饰题材结合的“厦门装饰风格”。

黄荣远堂图源/鼓浪屿管委会

年建成的菽庄花园、年建成的瞰青别墅、年始建的黄家花园、年建成的黄荣远堂、年落成的金瓜楼、-年间落成的海天堂构、年建成的番婆楼、年落成的榕谷,全部都是中西合璧的建筑,以中国古典建筑结构为主,辅以西洋风格的外立面装饰。

菽庄花园图源/鼓浪屿管委会

在这其中,由华人士绅林尔嘉营造的菽庄花园是其中的佼佼者。

菽庄花园是当时岛上最豪华的私家园林,它参照了江南园林的特点,熟练地运用了藏、借、巧等中国传统造园技法。与此同时,又借鉴了近代西方园林的特点,讲究空间的流动和渗透。苍翠郁郁当中,点缀着红顶白墙的建筑群,宏伟而不失精巧。

03.中国的厦门,世界的鼓浪屿

今天我们谈论鼓浪屿时,更容易联想到它商业化的一面,“清新”“文艺”作为它曾经的城市名片,将我们的目光迷失在了大海、天空、无数的咖啡馆和民宿之间。

图源/鼓浪屿管委会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鼓浪屿最美的一面。

远离熙攘的人群,踏入寂静的、古老的空间,那些经由时间和历史洗刷的历史遗存,向我们展示着这座城市为我们完整保留的记忆:

“在这不到百年的时间内,鼓浪屿经历了从传统聚落到殖民风格居留地,再到兼具国际化与本土化特征的现代社区的跨越发展;其岛上保存完好的历史遗存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这一曲折的发展进程和鲜明的风格转变。”

图源/鼓浪屿管委会

更不为人所知的是,鼓浪屿上的历史遗存是十分惊人的。

鼓浪屿的面积大概只有4座天安门广场的大小,却聚集有多座建筑,是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馆”。

年,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省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园、4组历史道路、7处代表性自然景观、2处代表性文化遗迹与岛上现存的余栋历史风貌建筑一起,写就了鼓浪屿的文艺复兴之诗。

图源/摄图网

如今,这些历史遗存都还在原地。

这些曾经居住着殖民者和商贾巨富的建筑群已空空荡荡,只留下曾经风云人物的传说在此回响。

一砖一石,刻印着不同的文化基因在这座小岛上交汇、再塑与重组;历史的激变同时代一起挤压和碰撞,共同铸就了这座海岛上有机的自然结构同丰富的城市历史景观。

图源/摄图网

欢迎来到鼓浪屿的B面。

它沉浸在故去的光阴中,它更为深沉、更为绵长,却也值得你停留脚步,细细品读。

-END-

撰文|荷包蛋君

编辑|艺旅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