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网商实习记者唐弢
“锦和甲”,这是季永给自己的淘宝店取的名字,在闽南语里是“真好吃”的意思。
从年开始,这家“真好吃”的店铺开始在网上经营鼓浪屿丸子,而在这家新店的背后,却是百年手艺的支撑。
与其他的类似店铺不同,锦和甲的供应链背后连接的是一个家庭,从季永的爷爷开始到他自己,传统的手工食品逐渐走向了电商化,被越来越多海内外的朋友认知和享用。
对于季永来说,变化的是模式,不变的却是百年传承的手工技艺。
纯手工还是标准化季永的祖籍在福建晋江的深沪村,那里的人几乎家家都从事鱼丸的制作,90年代,季永的父亲举家迁到厦门,也将鱼丸的手艺带到了鼓浪屿,在鼓浪屿的小街边开起了第一家卖鱼丸的铺子。
“从爷爷那一辈开始,家里无论男女都要学习制作鱼丸。”季永说,爷爷常常告诉他们,这是家族的本事,不能丢。
随着鼓浪屿旅游业的发展,季永家的小店铺生意也越来越火,大学毕业后,季永开始回到家中,帮忙打理店铺。“那时候,常常收到一些游客发来的信息,说吃了回去感觉特别好,希望店里能再寄点鱼丸给他们。”季永说。
从那时起,季永开始思考,是不是将家里做的鱼丸放到网上卖,让更多的游客能够回家后也能尝到鼓浪屿的丸子?
然而,季永的想法却被全家人泼了冷水,“老一辈人很看重自己的招牌,他们担心运到外地的鱼丸会‘水土不服’,不被接受。”季永说。然而季永最后还是说服了他们,“家里的手艺终究需要给更多的人尝到,如果失败了,那就改。”
鼓浪屿上人来人往的实体小店给锦和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客户以及老客户回购,它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做到了每月六七十万的销量。
这对一家坚持纯手工制作的店铺来说实属不易,销量的扩大也意味着更多的辛劳。有时候,季永也曾考虑能够接洽一些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以此来扩大销量,但家人的强烈反对,让他打消了念头。
事实上,手工的技法是鱼丸好坏的生命线,从选料、刮肉、排斩到搅拌、挤丸,每一道工序的劲儿,每一次调味的料都是一家手艺的展现。
“消费者认的其实就是这个手艺。”季永说。
线上开发新品在线下,季永的鱼丸铺常常面对的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街坊熟客。因此,季永也将鼓浪屿的店戏称为“街坊铺”。这些顾客往往都是冲着“家里”的手艺而来,每天吃一次鱼丸已经成了生活的一种习惯。
而在网上,季永面临的情况却不太相同。
“网上的新客特别多,又大多是年轻人,跟他们仅仅去谈手艺,未必就能打动他们。”季永说。
因此,季永开始从品牌和包装上动脑筋。他先去注册了“锦和甲”的商标,为家族的手艺正名的同时,有趣的谐音体系,也能引起消费者的好奇。与此同时,他又找人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作为自家鱼丸的“代言”。未来,他希望“锦和甲”的卡通表情包,能够去打通网络的社交渠道。
对于传统的手工艺来说,似乎“不变”才能应对“万变”。然而互联网经济给手工艺带来的不仅是技法的冲击,而且还是思路的转变。“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能变,但样式的创新却是势在必行。”季永说。
为此,季永还特地从台湾请来了专家,和家里的长辈们一道共同研制新品,用旧的、传统的手艺去打造新的产品,做差异化的设计,去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为年轻人设计的鱼丸”给新产品定下的基调。
如今,锦和甲上线的新品:鱼籽福袋,已经成为了季永家的明星产品。一般情况,带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产品会存在地域间“水土不服”的情况,而鱼籽福袋却是例外,曾有90后顾客对它的评价是:从里到外都很Q。
“相比于店铺的其他产品80%左右的好感度,鱼籽福袋的顾客好感度达到了90%-95%。”季永说。
用产品去直播生活厦门鼓浪屿,对于没去过的人来说,是一个听着就很美的地方;对于像季永这样生长在那的人来说,鼓浪屿更像是一个用小资的情怀来包裹烟火气的地方。
在厦门,季永最熟悉的地方,除了自家的店铺,还有凌晨3点的海鲜批发市场,那时在浪漫、小资外的更具烟火气的景象。跟随父辈们去采购最新鲜的海鲜,到处是一箩筐一箩筐满满当当的海鲜,比价、验货、装车,繁忙而有序的工作背后,是锦和甲顾客的口福。
年,淘宝一千零一夜项目找到季永,希望挖掘鱼丸背后的故事,而季永给项目部门呈现的就是凌晨3点的另一个厦门。
对于季永来说,品质和生活是能给予消费者最好的东西,而他也希望通过产品去让消费者感受厦门人的生活,纵使身处千里之外的人也能融入其中。
如今,开通了淘宝直播的他也正在筹划这样一场关于产品和生活的直播。在清晨街巷里飘出的鱼丸清香,那些马路边、楼道下随处可见的捧着鱼丸匆匆而过的行人,那些带着些许好奇慕名而来的游客,都将成为季永产品的注脚。
在这个内容IP越来越被重视的年代,生活的故事也许就是最好的剧本,对于传统的手工艺食品来说,传承百年的精髓都融汇在了生活的脉络之中,像季永这样的故事只是平凡生活里的一例,却在电商化和互联化的推动下展现了新的气息。
(编辑/周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