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陈大鹏曾因复烧油滴盏登报,首批油滴盏每只美元,被美、日客商抢购一空。其作品多次被出国访问随赠外宾。亦在早年被选送香港与日本,参加中国陶瓷博览会与日本筑波国际博览会展览。
因烧盏技艺高超而盛名在外的陈大鹏却鲜少在公众面前露面,但是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不绝于耳。
今是陈大鹏烧瓷的第56个年头,烧盏第43载,为了让各位盏友更加明白建盏传承的真谛,建盏君特意拜访陈大鹏,带大家走近陈大鹏的“建盏人生”。
人物专访陈大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丨建盏大师之路是怎样炼成的?在假日尾声,建盏君一行人从南平出发,踏上了拜访建盏大师陈大鹏之旅。
沿着一条简陋的小巷子我们来到了陈大鹏工作室。陈大鹏在此工作已有些年头,从年轻力壮到白发苍苍,工作室也从红砖变成白墙,一如既往的简朴。似乎栖冲业简的生活足以满足他的生活所需,其余的所有精力已经被建盏研究填满。
陈老白汗衫搭配着米色布裤,一身素简,和女儿交流着,我们的突然到访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他一边笑容敞亮地与我们打招呼,一边从柜子中拿出茶叶和茶具,为大家接风洗尘、沏茶解渴。
喝茶闲聊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位老陶艺家眼睛炯炯有神,眼神澄澈又豁达,看起来精神抖擞,比同龄的老人气色更好些。
▼饮茶的茶杯为陈老烧制的鹧鸪斑,宝光温润,鹧鸪斑纹丰满,杯子带有明显的瑕疵却不失色彩,生活气十足。
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陈老阅尽千帆仍然保持着赤子之心,难能可贵。何况所谓澹泊宁静的操守,必须在名利场所中才能试得出来。陈大鹏老师一生获奖无数,什么荣誉没有见过,但是他从不被为名利所累。
▼陈大鹏「霞光晨星盏」获得国家金杯奖
世界范围内艺术家很多,现代或当代,小众或大众,然而像陈老这样的还是少数。陈老从80年代起历经市场的大浪淘沙,在陶瓷厂中野蛮生长,褪去了最初的青涩,与之替代的是大气与沉稳。从工厂学徒到陶瓷行家、建盏大师,陈大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埋头于陶瓷研究,攀登建盏技艺高峰,永不止步。
这种精神秉性与其人生经历息息相关,陈老的人生随着建盏命运而成长,数十载不屈不挠、力争上游,背后坎坷鲜为人知。
幼年的命运玩笑如今化为三言两语的淡然,从无依无靠到如今老有所成,门客纷至沓来,陈大鹏的建盏大师之旅不言而喻。
陈大鹏访谈丨建盏大师是如何炼成的?(上)
01从学徒到陶瓷行家Q1:大鹏老师今年75岁了,听说您曾居住在厦门鼓浪屿。
陈老:对,我是45年出生,曾经在厦门鼓浪屿住过(陈老笑着指着柜子里的日报)。
Q2:为什么会到南平来烧建盏呢?
陈老:一开始是来烧制瓷器的。母亲早逝,父亲在大锅饭福利的前一周(58年)过世了。为了生活,59年到南平陶瓷厂当学徒,当时叫作瓷器厂,(在那)当了三年的小学徒。
Q3:当学徒工资高吗?
陈老:不高,直到第三年才有27块工资,61年才开始烧制陶瓷。还要接受来自轻工所干部的考试(景德镇出的陶瓷问答一百篇)。
Q4:从什么时候认识建盏并开始自己烧盏?
陈老:在厂里上培训班时就认识这个盏,大概是76年开始自己烧盏。
▼陈大鹏工作室随处可见建盏试片
Q5:80年代烧盏,都是谁在买?是不是很多买家都是外宾?价格大概多少呢?
陈老:买盏的确实外宾居多,比如日本,80年代盏在日本就可以卖-的价格。如果是日本人来厂里拿盏,价格会优惠一些,他们会以翻几倍的价格再卖出去。当时的这个价格持续了很久,88年得奖后被邀请去日本参加展销,价格就更高了。
Q6:那这个收入是归你还是工厂?
陈老:归工厂的,当时是替厂里干活的工人,一个月90元,还经常外派学习,单位还是有一些福利的,家里有些东西就是单位奖励的,比如80年代奖励了一台彩电。
Q7:您每天花多少时间烧盏?
陈老:早些年一整天都待在窑场,忙着找矿、加工、淘洗。光是那个土就要陈腐很久,一整套工序下来,除了睡觉外,基本上晚上也待窑场里。
▼陈大鹏年轻时拉坯
Q8:烧盏这么辛苦,那老师的家人支持您烧盏吗?
陈老:一开始生活比较困难,我夫人不怎么理解。孩子看我每天都在烧盏,倒是觉得正常,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些泥啊料,他们都挺感兴趣的,陈其富就从小学烧盏(儿子)。现在他们都挺支持我的。
▼陈大鹏和妻子
陈老烧制陶瓷已有58个年头,如今建盏陪他走过了43个春秋,家人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如今满是支持。在最初烧盏的艰苦日子里,家人的陪伴给了陈老诸多动力,让其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陶瓷技术钻研中。
从工厂学徒到青年技术人员,陈大鹏以高超的烧瓷技术和闽南人爱拼才会赢、不断力争上游的拼劲,把握住了工厂委派的每一次学习、访问、交流机会。
▼多次受日方邀请交流
后来他在省轻工研究所陶瓷室、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古陶瓷学会、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美院、福建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以及厦大历史系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有幸接触出土瓷片,进行分析研究。
▼陈大鹏得奖后面见市委书记
于是陈老更有动力了。他白天坚持在厂里生产,晚上自费在茅屋里研究结晶釉,利用节假日上山寻找矿釉,最终在窑场附近找到了合适的建盏釉料。
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克服了诸如起泡等瑕疵后又面临着「如何使结晶更多地呈现」的问题。后来他连睡觉的时间也不放过,学习运用各种窑炉技术,试验各种原料,从中寻找差异,绞尽脑汁才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
尽管如此,这位老人却将一切的收获归功于上天眷顾。
02烧盏秘籍之胎釉工艺Q1:大鹏老师主要使用什么窑炉烧制作品?
陈老:各式各样的窑都试验过,先进的隧道窑,还有抽屉窑……抽屉窑那个温差最小,但是有梯度,难度就大了。我们黑釉范围很窄,不比白瓷,一般瓷器度也可以,但是黑釉的温度差一点斑纹色泽就有差了。
▼早年大鹏老师修坯
Q2:一窑大概烧多少时间?一共用几个窑炉?一个窑炉放几只呢?
陈老:早期工厂烧的多为生活用品,需要大量生产,用的大窑,大窑容易氧化,不好控制,很难烧。后来自己烧建盏,属于工艺品,工艺品就需要精细烧制。这时候就会用两个炉子,现在是一个炉,一般来说一个炉子只能放一两个坯,大小搭配。
Q3:每次烧盏前都会拿试片试釉吗,还是隔一段时间才会试?
陈老:试片只能作为参考,成品烧制时气氛又不一样。有的斑纹研究了二十多年,直到05年才找到稳定的鹧鸪斑釉料配比。虽然说建盏是一次上釉且施厚釉的成果,但是釉又不能太厚,厚度需要掌握,烧成后表面才会平滑。
▼排列整齐的试片
Q4:烧盏这么多年,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
陈老:提高结晶含量。
▼陈大鹏往期鹧鸪斑作品/60倍放大
Q5:成品率怎么样?通常会有哪些瑕疵?
陈老:成品率在众多瓷器烧制中来说,算是比较低的。尽管克服了种种难关,但是还是会遇到各种问题。经常出现的瑕疵就是起泡,然后花了很久的时间去找原因,从原料等方面不断地改进,来提升工艺品质量。
Q6:还记得第一个鹧鸪斑怎么烧成的吗?
陈老:第一个鹧鸪斑高脚杯盖,是意外烧成的。
Q7:为什么这么修足?
陈老:我的修足和我的胎有关,胎是用的沉降法,纯手工、高目数筛泥。胎细腻,修足也修的比较精细,手感较好,还会用谷壳入釉。每道工序都练习了很多年。
Q8:您觉得您的作品这么特别是因为手艺的原因,还是配方的原因?
陈老:我觉得是我运气好(陈老颇为骄傲的语气),早年就找到了合适的材料,78年开始动手试烧,拿着放大镜一直在研究瓷片。烧建盏得动脑筋,不能死做。我当时睡觉都在想着怎么配釉、处理,虽然失败了很多次,好在最后都成功了。
陈大鹏的建盏之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如事物发展规律那样,在一次次的实验中以“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周期,波浪式地前进、螺旋式地上升。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而成功有时又带有侥幸,为了获得稳定的建盏釉料配方比例,陈老常常不得不彻底放弃以往的经验,重新开始。
他最开始烧制出来黑釉,紧接着才是兔毫盏,最后才确定了鹧鸪斑的釉料配方。如今光是鹧鸪斑就有多种颜色,让业界的其他建盏师傅望尘莫及。那么关于釉色和器型,陈老又有什么喜好与经验之谈呢?
03建盏之器型和釉色Q1:最喜欢的釉色和器型分别是什么?
陈老:最喜欢鹧鸪斑和建盏经典器型。
Q2:老师只烧鹧鸪斑吗?还是也烧过兔毫盏和其他釉色?
陈老:什么釉色都烧制过,60年代工厂烧的大多是粗瓷,没多大意思,那时候就开始研究配方。首先烧黑釉,然后烧出兔毫釉,接着鹧鸪斑也出来了,就要思考怎么包围,怎么处理,这些书上是没有的,需要自己研究。
▼陈大鹏早年烧制的兔毫试验盏
Q3:最难烧的釉色和器型分别是什么?
陈老:我烧的斑纹里绿釉和珍珠斑都比较难烧。器型方面,大器型比较难烧。
▼陈大鹏作品:满江红,12.3*7.2
Q4:老师对于瓶类器型是否有研究?
陈老:瓶类的大多属于展览用的,喜欢老的器型,基本上看到有兴趣的器型,都会自己琢磨然后上手做一下。
▼年4月赴日本大阪展示
Q6:有想要烧制新的斑纹?
陈老:现在的油滴有想要更新,配料还想改进。
Q7:烧盏至今,最得意的作品?
陈老:最得意的永远是下一个。(摇头)
“最得意的永远是下一个”透露出与年纪不符的自信,其中还包含着对自我的鞭策,以及不断自我超越的豪迈志气。
早在八十年代,陈大鹏手作油滴盏便以每只五百美金的价格一售而空。九十年代,陈大鹏所烧的油滴盏入选中国当代陶艺展,长期送往国外巡回展出。
▼日本邀请陈大鹏赴日交流
尽管如此,陈老也不曾骄傲,未曾停下研究的脚步,从器型到釉色,不断地调整优化,立志达到宋盏高度,烧盏技术炉火纯青。
他对鹧鸪斑的热忱超乎大家的想象,虽然已经研发了多种的鹧鸪釉色,陈老仍然想要创新,改进鹧鸪斑(油滴),此般执著不得不让人佩服。
▲日本NHK找陈大鹏拍建盏纪录片
八九十年代,电话、电脑、网络等还不算普遍,报纸和广播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那时候陈大鹏老师就已经是羊城晚报、新闻报(始于,清光绪十九年)的常客了,后来日本NHK也曾找陈老拍摄建盏相关纪录片。
通过报纸和广播的宣传和推广,日本知道了中国有人复原宋代建盏技艺「油滴建盏」,闻声而来,因此吸引了许多远道而来的外国商客,而陈大鹏老师也因为制盏技术高超获得众多盏藏家的拥簇。
建盏在无形之中串起来了陈老与各界人士的缘分,许多建盏爱好者慕名而来购盏。其中有位素未蒙面的四川买家,让陈老记忆深刻。虽他们如今虽已无交集,但是彼此都为建盏的传承付出了努力。
05陈老与盏藏家的缘分Q1:烧盏这么多年,有印象比较深的盏客吗?
陈老:只要有人欣赏我的建盏,我就觉得很有热情,很有动力。当时成功登报后就有很多慕名来信了,有想欣赏作品,也有想拜师学艺的。如果说贵人的话,有一个四川客人,通过报纸和广播知道我,每回有新盏的时候,他都会汇款来买盏,然后我们再寄过去。
Q2:您和这个客人见过面吗?他现在还买盏吗?
陈老:没见过面,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固定电话联系,那时候还没有快递,只能用邮政寄。他买了好几年盏,从八几年买到九几年,基本上我的盏他都有了,后来就断了联系。
Q3:大鹏老师的作品现在一般通过什么途径销售?有自己的门店吗?
陈老:都是大家上门来买,自己不出去卖盏,没有网站门店,两个孩子也不常上网。
Q4:大鹏老师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在烧盏吗?有考虑招更多学生吗?
陈老:我儿子陈其富现在就有在烧盏,女儿以后也有可能会烧。烧盏这个手艺,需要一直与泥打交道,比较苦,不会劝人入行。有人来拜访、询问,我会帮他们解答难题,指点一二,但是不会正式的收徒。
Q5:如今有这么多喜爱您的盏的人,那您对此有什么感想吗?
陈老:烧盏是技术活,是中国传统技艺瑰宝,如今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陈大鹏作品·黄鹧鸪斑盏}
长期以来陈老的盏藏家都是自发性购买盏,除了政府和官方支持非遗项目宣传外,并未有另外的宣传和营销,更不用说是开设门店和网站了。
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老一辈子踏实钻研,所造仿宋鹧鸪盏从形制到釉色,颇具宋代雅韵,自然有源源不断的人前来拜师学艺、上门购盏。
这位老人一头扎进建盏技艺研究里,一研究就是大半辈子。对于他盏外的人生,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奇,这位清心寡欲的建盏匠人有什么兴趣爱好吗?是否与大家一样呢?
陈大鹏作品·黄鹧鸪斑盏/手刻底款
06陈大鹏盏外的平淡人生Q1:烧盏这么辛苦,有没有想过休息?
陈老:现在年龄更大了,没有以前那么拼了,干久了腰容易疼,休息的时间更多一些,平时还会做一些理疗。会一直烧盏下去。
Q2:平时除了烧盏,有什么其他兴趣爱好吗?
陈老:喜欢唱歌,喜欢毛阿敏和邓丽君的歌。《在水一方》《月亮代表我的心》……
陈老女儿:我爸做理疗的时候大家会一起唱歌,他又看不见屏幕,就会把歌词背下来。他音准特别好,中气足,把其他老伙伴都惊呆了。
Q3:如果不烧建盏,会从事什么职业?
陈老:不能想象不烧盏还能做什么,我一辈子都在做这个研究,很喜欢。
Q4:有考虑过出书吗?
陈老:术业有专攻。我们搞技术的人用作品说话,不是吃文字这碗饭的,没有出书的准备,也不会发表论文。
原来烧盏之外的陈老不仅是邓丽君和毛阿敏的粉丝,还唱得一手好低音。“不烧建盏,或许您能成为一个男低音?”听到我们的打趣,陈老笑得不亦乐乎。
以陈老如今在建盏界的高度,称呼一句“建盏泰斗”,名副其实。然而他只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建盏的命运似乎已经和陈老的年岁绑在了一起,行动一天则烧盏一天。
我们也祝福陈老在鹧鸪斑纹上有所突破,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陈大鹏作品·红鹧鸪斑盏}
陈老寄语采访尾声,陈老也委托了我们一件事情,希望我们建盏君这个平台多宣扬正能量,宣传年轻的建盏师傅,因为他们才是行业的希望。建盏君表示受益匪浅。
最后奉上陈大鹏老师对这几年红火的建盏产业链寄语:
说老实话,当老实人,做老实事。要发明创造,推陈出新,这样建盏行业才能一直发展下去。
有关于建盏的任何问题,可以后台私信笔者,笔者将会第一时间为你解答
↓↓↓↓↓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