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一个没去时特别想去的地方,一个去了不想走的地方,一个去过了还想去的地方。
还记得14年前的这个时候,和三五好友约去园博园,最后变成了两个人的鼓浪屿。生活有时就像个喜欢开玩笑的老顽童,那天刚好阴雨天,刚好适合两个人的小资。
白茫茫的迷雾里,海面上的白鹭,低空浅行;郑成功雕像在前方的海面上,若隐若现。
郑成功雕像那时,船票很便宜,往返只要15元一张,不像现在鼓浪屿的船票,最便宜的也要48元一张,一遇到节假日,能卖到元一张,这不仅是吓人,简直是吃人。
那时,鼓浪屿流传着盖章文化,盖章本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在我们即将登岛时,船上的导游哥哥开始抱着能宰一个就是一个的态度,兜售盖章本、明信片、手绘本。
八卦楼那时,明信片真得便宜,10元/套,有10张,全都是厦门的美景;手绘地图,15元/张,是描绘鼓浪屿的全貌,里面有明信片,倒挺划算的;盖章本,20元/本,付完钱会给你盖个鼓浪屿“登岛第一站”。为了这个章,20元还是值得的。不过现在20元根本买不到这个仪式感了。
那时,鼓浪洞,是一个很原始的山洞,没有车马喧嚣,只是少许的三五个人,优哉游哉地闲荡。时光好像在这里停滞,一切都变得无比平静,人们生活得是那样惬意。
那时,泉州路卖五香春卷、卖墨鱼丸的就三两个;龙泉路卖鱿鱼的、卖肉燕的,跟早上的爱心早摊点一样,数得过来。
我们路过糖猫,遇见一个很帅的制糖小哥,他送了一句宣传语给我们:Timeisabignougat;在赵小姐的店,看到了另外一个阿呆少爷,打了三年鼓,发了三年呆。
几百条巷子,交汇在上千个路口,每个街角都会在视觉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巷子里随地势起伏的小路蜿蜒曲折,洁净如洗。幽静而古朴的院落门头,错落有致的欧式老别墅,记录着时代印记。它们坐落在深深庭院中显得气定神闲、从容自得。
钢琴馆传来优雅的琴声,时而柔和缓慢,就像涓涓小溪;时而明快激昂,犹如浩瀚的大海,拍击着岸边的礁石。微风拂过,我心温润,每一分每一秒,像一首诗,像一幅画。
钢琴馆现在,来厦门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到鼓浪屿的人一浪又一浪,无数人扼腕痛惜,鼓浪屿变味儿了。发展的阵痛不可避免,如何在发展中,守住鼓浪屿的初心,守住鼓浪屿的“味道”,这不仅是政府的工作,也是市民的课题。
好在这几年,因生活和工作,也没再上去,记忆中的鼓浪屿还是那个最初、最美的模样。也挺好的,原谅我的阿Q精神。
最初的鼓浪屿树叶摇碎了阳光,铺出满地光芒。无论身在何处,想到鼓浪屿的一砖一瓦都会让人沉醉其中,希望她慢慢回归最真实的美好,保留历史韵味,永远文艺优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