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盛夏环岛路的半山腰迎来了山上艺术空间的诞生,这个前身为艺术家王俨的工作室正式调频为艺术空间,迎来空间首展。开幕之夜,福建艺术界各方朋友从四面八方而来,半山腰的交通一度被各路车马堵得水泄不通,人们的热情仿佛诉说着一种姗姗来迟的邂逅。
“山上艺术空间的馆长告诉我,这个头要我来起,所以第一个展必须是我的个展。”王俨本想让馆长拉着大家一起做联展,但因为空间前身本是王俨自己的工作室,索性由前主人起个头,再把空间交出来,打造青年艺术家的展示平台。
王俨的创作,多以动物为主角,从流浪动物的人文关怀到濒危动物的深入了解,王俨从未停止过思考。在他的世界,这些动物是他的朋友,伙伴,缪斯。从它们身上,王俨也看见了参差多态的自己。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作品属于王俨“ILIKEBANANA”系列的最新作品,名为“捍卫”。展览名为王俨“个”展,是因为此次展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个展,而是“捍卫”这一个作品的不同状态,不同材质,不同色彩上的多样呈现。
展览学术主持陈亚力评价王俨的近期作品,总是充满着力量感,一种强力的体量和质地,一种强力的表情,动态张力,塑造语言。王俨在表达对力量的尊崇也在表达对力量的怀疑,因为力量可以用来建构也可以用来毁灭。“捍卫”这件作品呈现了一个类似拳击手的准备姿态——在做攻击准备的同时也在自我防御。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被守护物亦可是工具或武器。这件作品如同当代都市人存在状态的象征,每个人和他者都处在一种交织的紧张状态中。
开幕式现场
生于鼓浪屿的王俨早先于岛上毕业之后到了国企上班。
后来开始找工作室创作,王俨喜欢找一些的地方,要嘛临海,要嘛靠山。最早的工作室找的地方是造船厂。他不喜欢扎堆,第二个工作室找的是靠山的弹药库,墙面都是特别厚的石头墙。
第三个工作室就是山上艺术空间的前身,环岛路的半山腰,还是靠山。年开始,王俨找了几个集装箱扔进去,开始建工作室。山上艺术空间就是这么“生长”出来的。
厦门市寸土寸金,要找到合适的很难。王俨从小在鼓浪屿长大,爷爷为厦门工艺美术学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前身)的创始人之一。王俨调侃说出于“岛民”思想,不想出去岛外,一定要在岛内工作和生活。
“我不知道它能长成什么样?能不能长得起来?”在第三个工作室开始,王俨用了另一种心态去对待这个“作品”。
开幕式现场
“开始独立创作时算是进入到另外一个状态,之前的两个工作室时期还处在为公共工程做项目的阶段。”王俨说到。
王俨开始折腾,改造着他徒手建起来的工作室,想象着这也是自己的一件作品。慢慢的,空间的展示功能渐渐齐全,王俨在空间里挖了一个鱼池,养着他喜爱的锦鲤,有时对着鱼池可以发呆一晚上。
随性的王俨也会在第二天随手买了机票出行,当有朋友路过环岛路问王俨在没在,他说没有,要去空间泡茶可以自己开锁,然后告诉朋友门栓的密码。
开幕式现场
不期而遇的艺术空间
因为喜欢交朋友和分享,王俨开始觉得空间就自己玩有点浪费,他找来了馆长干馨香帮他谋划成一个大家都可以“玩”的艺术空间。
“没有预设,这个地方就跟做作品一样,起初我就丢了几个集装箱进去,然后叫一个无人机在空中看一下,考虑集装箱体块之间怎么穿插,然后微调一下。别人问我山上艺术空间怎么定位,我觉得就是一个好玩的空间,但是有品味的好玩。因为一开始我已经抱着它随时会没掉的心态,人活着就是尽量让自己的生活丰富一点。”王俨说到。
因为从小喜欢动物,王俨调侃他的身上就是一个动物园,纹身爬满了各种动物,包括小猪佩奇。所以,王俨“个”展也算是欢迎大家来参观王俨一手打造的“动物园”。
展览现场
“厦门为什么很多人认识我?就大众其实不会看你的作品,大家认为翔安隧道(中国第一条海底隧道)的那个公共雕塑是作品,从某种定义下也算作品但是他属于团队协作下的作品,现在为自己做的这些才是个人作品。”王俨说到。
在王俨看来,此次的作品“捍卫”其实就是在做自己。“每个时间段的状态做的作品都不一样,但这次的作品是创作的状态,蛮真实的那种状态。”
展览现场
而关于山上艺术空间,王俨坦言这次展览相当于他起一个头,接下来要怎么“玩”,他并没有太多的预设。
“家里的长辈从小对我没什么要求,只要平安顺利不哭闹闯祸就行。山上艺术空间也是,我希望它能自由并且野蛮地生长,能长成什么样全然未知,长好了就很棒,万一不幸夭折了也都是命。”王俨说到。
对话王俨
Q:为什么这次的展览叫“个”展,而不是个展?
A:我觉得做一个作品的展览蛮好玩的。其实这次展览我把矛头指向的是对“个展”的反问。做一个大型个展,叫个展,而我做一件作品,其实也是另一个层面的个展。我觉得这样想挺好玩就做了。不是说我没有能力拿出很多不同的作品,而是反问以前有人这么做过吗?没有,那我来做。总而言之,我觉得做个展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作品需要思考得非常成熟,然后再来做。做完这次我对个展有个重新认识。
展览现场
Q:创作“捍卫”和以前的状态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
A:最早开始独立创作的时候,我有想法会慢慢琢磨,可能一个作品泥稿可以做一年,就是想要磨到极致的那种状态。现在做作品完全不是,“捍卫”的原型用了5个小时左右就调整好了,基本上是一气呵成。“捍卫”同样属于“ILIKEBANANA”的系列,在我创作不同系列作品之间是会互相联名,我觉得这种联名会裂变出很多可能性的操作对我来讲很好玩。
展览现场
Q:你的创作原型基本上都是动物,为什么不是别的原型,非得是动物?
A:从小就喜欢动物是原因之一,你看我身上各种纹身都是动物,还有小猪佩奇呢;此外我觉得人太复杂了,我不想去过多描述人的东西,没意义。不是说我做人物做不好,而是我可以通过动物去表达人。我比较注重当下的感觉,比如“捍卫”这个名字也是展前才想到的,其实叫什么也无所谓,观众自己去解读。每个人的审美和认知都不一样,你为什么要去控制观者对作品解读的权利?所以每次人家问我你这个作品要表达什么?我都会抵抗,我不想以我的角度去介入观者。
Q:最早的创作涉及到对动物的思考和现在裂变出很多的作品,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
展览现场
A:小时候家人出差外地工作的时候,家人就丢给我录像带,全是动物世界,就是赵忠祥配话的动物世界,录了一堆,我没事就在那边看,一个片子看几百遍。早期作品其实是对人类欲望的反思,欲望是好的还是坏的?看在什么角度去看,对社会来讲,欲望是进步的。但是对这些动物的话,你的欲望往往对他们来讲就是屠杀,灭绝。现阶段我的状态来讲的话,我觉得“捍卫”是在做我自己。
Q:你怎么看待你的身份?
A:我觉得是游离在体制内和外,更多时候我其实是野生的状态,因为我全家都是体制内的,这个是生下来带的,不是说我愿意体制,我的背书是体制内的,但作为艺术家状态时,我觉得我很野生。
王俨作品
Q:虽然对山上艺术空间没有预设,但你希望它能承载哪些任务或着责任?
A:个人来讲的话,我觉得艺术是没有目的性的,我不会想说作品做出来了还要怎么样,但我还是希望作品是能发散性的,我不会去排斥商业,也希望商业来跟艺术结合。所以我做这个空间实际上还是有考虑的,因为艺术家是一种状态他并非是职业,需要延续这种状态必须有持续支撑这种状态的资本,看着每年那么多有才华的艺术家放弃创作融入存活于社会里,大都得为了活而活,我希望山上艺术空间能承载一部分对青年艺术家的扶持和孵化。
王俨作品
王俨作品
王俨作品
王俨作品
王俨
年10月,生于福建,厦门。
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修班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头衔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福建省雕塑学会理事
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持有者
厦门大学艺术硕士
福州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
金砖五国会晤会场展示闽籍青年艺术家代表
“凤凰.威狮国际”一带一路艺术嘉年华中英两国文化交流大使
展览年历
年瞐艺术公园开幕展厦门中国
年《再生产—艺术家制造》作者画廊北京中国
年《厦门时间》当代艺术联展厦门中国
年《共生》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深圳中国
年《融》中日韩艺术家作品展福州中国
年《东南偏南》当代新锐艺术家邀请展福州中国
年《王俨傅志刚双个展》福州中国
年莆田市博物馆当代公共艺术邀请展莆田中国
年中日交流美术展《越境》山梨日本
年第四届福建省青年美术家提名作品展福州中国
年《东南偏南》“架上雕塑”邀请展厦门中国
年“物质时代的艺术精神”展福州中国
年“福州国际雕塑艺术展”福州中国
年“中韩艺术交流展”厦门中国
年《变相系列》参加北京宋庄艺术节“群落艺术展”北京中国
年刻字作品《飞翔》被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
年作品《弹珠》入选厦门民俗雕塑展,并被鼓浪屿雕塑公园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