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鼓浪屿 >> 鼓浪屿新闻 >> 正文 >> 正文

20万人移山填海的伟大工程,中国诗词

来源:鼓浪屿 时间:2023/3/6
00:30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 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3月22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正式开播,同步在总台央视新闻、央广网、云听等新媒体平台上线。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公安民警陈曦骏。我讲述的文物是鹰厦铁路上的一段铁轨,现收藏于福建博物院。这段铁轨有16厘米长,成工字型,两端被锯得整整齐齐,虽已有斑斑锈迹,但仍能看出深灰的底色。为什么要把一段铁轨整齐地锯下来, 保存?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鹰厦铁路铁轨

修建鹰厦铁路留下的铁锤

福建厦门的鸿山隧道,66年前曾是福建 条铁路——鹰厦铁路的延长线。时过境迁,如今这里已经改造成了市内铁路公园的一部分。

铁路公园内三三两两的儿童在嬉戏,年轻人们忙着拍照打卡。穿过米的隧道,脚下的铁轨延伸至海滨,与鼓浪屿隔海相望。多年前,曾呼啸而过的火车早已消失在远方。

今日鸿山隧道

从江西鹰潭到福建厦门的鹰厦线是福建省 条干线铁路,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继成渝铁路后第二条开工建设的干线铁路。过去,福建人面朝大海一片辽阔,回头看路却是重峦叠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八闽大地,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出省,交通都极为不便。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丁清华说,修建铁路的动议由来已久。

丁清华:年9月,由陈嘉庚先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届全体会议上提出了这份在福建修建铁路的建议,纾解福建交通困境,促进经济发展。提案获得全票通过,并且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批示:“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

尽管中央和毛主席已经作了决定,但因为 的爆发,财政预算吃紧,修建铁路的事情被耽搁了下来,只是进行了初步勘测。到了年的时候,福建铁路的修建重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国家拿出5亿元专款专用,而当时正在修建的成渝铁路只花了1.9亿元。

施工中的鸿山隧道工地

年2月21日,鹰厦铁路正式动工。铁道兵的12个师、闽赣政府组织的4千多名干部、12万民工组成了筑路大军,开赴现场。他们要参与的是一项“移山填海”的巨大工程。

已经95岁高龄的南昌铁路局退休职工营道修,参加了当年鹰厦铁路的修建工作。他说,自己所在的连当时主要是负责修建一段8米长的桥梁、一段多米长的隧道和几个涵洞。因为条件有限,开隧道只能靠风枪和炸药,一点一点地炸石开路,然后再通过人工和小板车来清理碎石。如今老人家回忆起这段岁月不但不叫苦叫累,还时不时会发出爽朗的笑声。

营道修:苦不苦大家都是这么干,也没有人叫苦。现在用机器好一点,我们过去都是用洋镐,手上起了很厚的茧子,抠都抠不掉。

总台记者采访营道修老人

高峰时期,参与修建鹰厦铁路的建设者曾达到20万人。他们用钢钎、箩筐、炸药甚至是自制的工具,一锤一锤劈开了武夷山、一筐一筐填上了厦门海堤。

当年,施工路段常会遇上悬崖峭壁,没有道路可以施工。铁道兵们就把自己吊在空中作业。那峭壁,只要往下一看就会头昏目眩,但是这对于为祖国和人民创造幸福的战士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甚至把这样的经历写成了豪情万丈的小诗:头顶着白云,脚踩路。半山腰里荡秋千。任凭悬崖高万丈,也要削成地平宽。

鹰厦铁路图片集《移山填海》,记录了报名修建铁路的年轻人们

年12月9日,铁道兵用手中的铁锤钉牢了鹰厦铁路 一枚道钉,全长.7公里的鹰厦线正式完工。座桥梁和88条隧道在3年间成功建成,比原计划提早了整整一年,创造了中国铁路建造史上的奇迹。这条铁路,把被大海隔离的厦门岛同陆地连接了起来,并且促进了海峡西岸与祖国腹地的联通,为福建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改革开放之后,鹰厦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成为华东地区 条电气化铁路。此后,在新的高铁线路规划中,鹰厦线北段和昌福高铁合并,鹰厦线的历史使命也已经基本完成了。营道修的三儿子营万全后来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继续为这条铁路服务。如今连他都退休了。想起16岁那年被父亲带去建铁路的往事,营万全说,当年修筑鹰厦线的那股子劲儿,还是传了一代又一代:“那个时候他们到铁路干活时,把家属带去铁路干活,拔草,都不要酬劳,当时看到老一辈真是大公无私。看他一路过来,我也受他影响,几乎不在家,都在工地上。”

高铁福州站

当年,为了纪念鹰厦线竣工,指挥部从最末一段铁轨上锯下一节工字形钢轨,连同铁锤,一起留在了福建,也就是今天我们在福建博物院看到的这件展品。从走过66年、已然斑驳的老铁轨,到如今纵横中国、营业里程14万多公里的铁路交通网,这一条条生机勃勃的经济动脉,更是一条条通往小康生活的民生线,承载着幸福抵达了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吴凯萍:我是福建博物院讲解员吴凯萍,出生于年。陈列在福建博物院的这节钢轨与这柄铁锤,很多观众来看的时候会觉得它们看似平凡,但是在看完听完讲解之后会觉得它们极不寻常。我在一遍遍讲述它们背后故事的时候,看到两鬓斑白的老人眼中仿佛浮现对这段峥嵘岁月的回望,也看到新一代年轻人对祖国强大和变化的满满自豪,这都是我们共同的集体记忆与精神财富。

总监制丨刘晓龙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樊新征崔欣

策划丨丁飞孙鲁晋

协调丨冯烁朱敏李昊刘梦雅赵初楠韩雪莹

记者丨彭建军

编辑丨张闻

讲述人丨陈曦骏

制作丨初熙

新媒体丨王远江晓晨刘梦雅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徐鹏堂

鸣谢丨福建博物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