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鼓浪屿 >> 鼓浪屿新闻 >> 正文 >> 正文

行走厦门年的七界感悟

来源:鼓浪屿 时间:2023/2/25
北京手足癣医院地址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春节利用8天时间,以厦门为中心,游走了周边的一些名胜古迹。旅游攻略是媳妇精心设计的,井然有序,张弛有度,我如士兵一般只做好一件事——听从指挥、服从领导。

我们是2日飞到厦门,游览了南普陀寺、厦门大学、鼓浪屿;5日驱车前往漳浦县东山岛,沿途参观了火山岛,小住一日重点看了风动石景区,体验了帆船;6日下午前往漳州市南靖土楼居住,7日转了云水谣古镇;返回厦门后,8日参观了厦门博物馆。

一路走来,自助游的模式,逛吃睡、逛吃睡的节奏,身心俱放松,五官随意接收信息,脑子随意思量运转,回味起来就是两个字——舒坦!经验告诉我们,有个操心的媳妇,你所要做的只是尽力放弃主观、尽情享受客观。

游了七八日,行了千里路,总得有点收获,给人生的雪泥上留点鸿爪,要不怎么对得起时间和金钱,还有自己!回来以后,稍补一下人文地理,反刍一路所见所闻,收拾一些当时脑子里的闪念想法,觉得这趟行走年可以整理出个“七界感悟”。

观东海:悟“大小界”

多年前,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借大海吞吐宇宙的雄浑气势,抒怀壮志,展露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至今读来,不禁为之咏叹、为之折服!那几日,我站立礁石,以观东海,只觉得海天茫茫连成一片,真个是“海到无边天作岸”,大海像天空一样浩瀚,身在其中,只觉得自己的渺小,渺小里连接着卑微。

忽而转念一想,我之为我,虽似蝼蚁一般渺小,可极目远眺,面前的无垠大海却尽收于眼底、囊括于心中。海之大也大,我之小也小,以我之小收罗其大,可见人也自有其大。此时,似有所悟,大与小时而有形有界,时而无形无界,全在一念间。

一望茫茫海连天,

身如蝼蚁空无边;

天海茫茫皆一望,

一望无边入双眼。

访厦大:悟“废用界”

厦大是年华侨陈嘉庚创建的,被誉为“南方之强”,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厦大芙蓉隧道被称为中国最长的涂鸦隧道,全长1.10公里,有人说她是一个无比美丽的错误,吸引着无数文艺青年及游客来此观光。

厦门大学是听说过的,不过仅限于名字而已。媳妇说这所大学老火了,春节参观得提前预约,每天限人。我们预约的是3日下午1点到6点,来的有些早,先游览了校园旁边的南普陀寺,看了看观音菩萨的道场。到点时,悠悠然带着无知走进校园,儿子说这是一个公园吧!说实话,我对美的感知是迟钝呆滞的,分辨不清花鸟鱼虫的千奇百类,也欣赏不了亭台楼阁的奇思妙构,总觉得大同小异差不多,赞赏起来也不外乎“挺好的”“挺美的”。不过,信步走入厦大“涂鸦隧道”那一刻,我被震惊了,一幅幅涂鸦散发着浓郁的青春气息,细细品咂,这气息里蕴含着梦想和幻想、不羁和任性、奋进和慵懒、自由和散漫、欢笑和眼泪、不舍和不甘、无畏和恐惧……还有希望,对,就是希望,现在回想起来,我闻到的青春气息,那就是希望的味道。这一切简直太美妙了!

“涂鸦隧道”不是一个人的孤独,而是一群人孤独的狂欢,而且是盛宴。狂欢过后,沉静的、沉淀的是什么呢?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群人,最终是一个隧道,那一个静静地隧道。我想说的是,一个隧道,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隧道。从被涂鸦那一刻,它被点石成金,迸发出万道光芒。不禁想到,世间万物皆有其用,皆有所用,也皆可堪用,只是缺少会用的人而已。那一刻我明白了:天下无不可用之物,无不可用之人,关键是掌握那点石成金的“妙法”。

游鼓浪屿:悟“人我界”

媳妇定好过年去厦门,一个重要行程就是游鼓浪屿。与同事聊天说起这事,他们那叫一个惊诧:鼓浪屿有什么好玩的,那破地方就一个脏乱差。还告诉我,人家都说“你要恨一个人,好吧!那就带他去鼓浪屿。”他们的话,直接激发了我大脑的联想功能,堆砌出一个脏乱差被海围起来的小岛。跟媳妇聊起来,她说:“管他呢,好也罢,坏也罢,反正去过了再说。”现在回想起来,还真佩服媳妇的执著,管他好坏,都是一种体验。

话说回来,真真转过鼓浪屿,觉得也挺好的,有序干净整洁,文化气息浓厚,我们还参观了钢琴博物馆。这就让我生出一种“人我界”的体悟,即我与他人是有界限的,虽然处于同一个世界,可看到的却是不同的世界,而且这种差异可以大到黑白颠倒、善恶混淆、美丑迥异。这个认知可谓世人皆知,可是一到现实里却大多被忽略。比如,我们信任一个人,就会相信他所说的一切,可事实上他的感觉与你的感觉,却是两回事。就好像他说这个菜特别辣,可对于特别能吃辣椒的你来说,也许还不够辣。

所以,“人我界”这个观念,可以时刻提醒我们,你就是你,他就是他,我就是我!

登火山:悟“利弊界”

在驱车前往东山岛的途中,我们游览了火山岛地质公园。参观火山博物馆时,我看到一幅被火山掩埋的庞贝古城图片和沙盘(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庞贝城瞬间被淹没,直到年才被人们发现),真切感受了火山之“弊”,给世人带来的灾难。紧接着,我们又观看了一段关于火山喷发的模拟视频,其中讲解了火山喷发的好处:火山灰是很好的天然肥料,可以产生矿产资源,形成温泉之类的自然景观。这又让我看到了火山之“利”。不禁想来,凡事都有利与弊。

到这个年龄的时候,我已经渐渐地明白了一个事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仅是一个是寓言,也不仅是一个事实,它只是一种心境。你懂了,就把非福吃掉了;你不懂,就被非福吃掉了。一千万的奖,连升三级的运,在世人看来都是福,可事实上你承受不了时,那就是祸。

所以说,利与弊,根本就无所谓,当你懂得那一刻,心中已无利弊,有的只是奋进。一切福祸有利于你成长的时候,就全部成为了养料。

上土楼:悟“冷热界”

7日前往云水谣后,找了一个当地导游,带我们去的第一站就是最著名的和贵楼。到了一看,那人真叫一个多啊!土楼的建造,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野兽,一个是防土匪。所以,每个土楼只有一个门,而且不大。参观的时候,那才叫一个拥挤,有进有出挤作一团,混乱不堪。如果用现代化管理的标准衡量的话,拥挤的背后是无序,无序的背后是管理缺陷。

话不多说,挤进和贵楼转了一圈,里面有“阴阳井”,一口井是浑浊的,一口井是清澈的,这就是它的一个传奇地方。土楼有四层,而且挤了半天进去,只可以在一楼参观,不让上去,这个楼是世界文化遗产。

转了一圈,对我这种无美感的人来说,只是转了一下而已。出来以后,导游说旁边也有一个土楼,是有人居住的,可以上楼参观,不过住户会每人收5元钱。我们挤了半天进去,而且还没上楼转一圈,本来就觉得很遗憾,一说之下也就去了。

这个土楼相对小一些,导游说以前住着20家人,估计得有百十人,现在只剩下7、8家了,其他人都搬出去了。门口有一个老奶奶收钱,交了10元钱我们进去。在这个地方的住宅,一层叫厝,二层就房,三层才叫楼。土楼一层是做饭,二层是储物,三层才住人。上去一看,其实也没什么,就好像一层层圈起来的四合院吧。

我想说的是,两个土楼距离百十米,一个千百人拥堵不堪,而且不能上楼。一个里面住着7、8户人,无人问津。想想,真有意思,和贵楼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旁边的一个楼也有自己的本色之处,为什么一个炽热,一个冰冷?

它们自身的特点是一个原因,关键是和贵楼有“光环”加身,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签,令它名扬四海、举世瞩目,而另一个则是“草根”,有点像古代千金小姐和丫环的关系。

我以为,“明星”的光环,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有一个由冷到热的经历。那么,怎么把丫环变成小姐,缺少的是“涂鸦隧道”点石成金的妙法,然后再给它加个“光环”就行了!

冷与热之界,只是缺一根火柴点燃,缺一个光环加持。人与物概莫能外。这也许就是我对“冷热界”的一丝感悟。

博物馆:悟“古今界”

返回厦门后,我们放松地歇了一天。第二天一早驱车去了厦门博物馆,一走到那个广场时,就觉得这个地方还不错,有乡村里舂米推磨的雕塑,也有降龙伏虎罗汉的雕塑,挺有意境的。

进入博物馆,分了几个展厅,有福建的民俗展览,也有一些明清瓷器展览,还有当代福建女画家的画展,等等。

在这里,有一个感觉,好像这是一个连接古今的通道,融入进去可以随时穿越。我印象深的是,这里的民俗迷信色彩很重,大概是以海为生,为了求得神灵的保佑,衍生出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福佑仪式。其中有一个是,挑选几个男子,在锣鼓交响中用铁蒺藜一样的东西击打肉体,祈求神灵的保佑。反正是以一种自我摧残的方式祈福。

参观这几个展厅,我琢磨了一个问题:何时是古?何时是今?我参观那一刻是“今”的话,可一转眼那一刻又变成了“古”。我时刻都在古与今中穿梭,何时有过未来?“未来”那一刻的想像,瞬间与我都成为了过去。

这么想的话,时间就是个“粉碎机”,它把我的一切都碾压了。可换个思路,如果抽去时间的概念,哪有什么过去,哪有什么现在,哪有什么未来,一切本身就是一体的!就像一棵树,它永远都是自己,没有时间的划分,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时间段都是现在。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都觉得可怕!哈哈,抽去时间,你一直只是你,我一直只是我。我都佩服自己,直接把时间给删了,把历史给秒了!

讲故事:悟“亲疏界”

这个界是天悟。从小儿子就喜欢听故事,现在已经10岁了,还是每天晚上要我给讲故事。

话说,故事这个事还真不能小视。以前,看了领导力一系列书的时候,说“讲故事”是领导力的第一法则,还不以为然,觉得夸夸其谈,可再看了《人类简史》时,把讲故事作为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细细品味,真是了不得!至此,再不敢小视讲故事的功效。

春节期间,儿子磨着让讲故事。我直接顺口编出了以前看玄幻小说的架构,这次玩的是“换魂”。一路走下来,讲了四、五天,第一天的情节是“梦幻篇”,说得是儿子跟猫换魂。接下来几天是直接就以这个为主题,故事的开头都是闪电霹雳下来,儿子跟螃蟹、海豚、罗汉石像换灵魂。我带儿子走了一圈另类世界。哈哈,简直太奇妙了。有一本世界名著《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创作的,讲得是自己变成了甲虫,以甲虫的视角看世界。我的故事,是引导儿子以不同动物或物体视角看世界,有趣!

这里,我不想介绍他看到了什么。只想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我看来,世间的一切关系是以一个价值标准衡量的,这个关系就是“懂”。

划重点,就是一个字——“懂”。用古人的话,可以称之为“知音”“知己”,用现代人的话是“铁杆”“兄弟”“死党”,等等。

我只想说一个字——“懂”。在我看来,人与人一切价值体系最高最纯的关系是“懂”。这个“懂”是广泛的、超脱的,血缘、地域、种类、时空一切都不是障碍,也不是标准。

就一个字“懂”,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家禽野兽。所以,在我的认知体系内,一直以来都觉得“懂”是真谛,与血缘无关、与地域无关、与环境无关、与时空无关……

我和儿子交往也是一样的。我爱他,我想爱他,本质是我要懂他。当爹只是血缘的关系,“懂”才是一定意义上的血缘。懂他,就需要暂时牺牲和放弃自己的认知,跟上他的节奏和喜好,去品味他,以他的思想和视野看待世界,假如做不到的话,那就不是真爱。

为什么有些人,包括我们的父母、亲人、家属,总会在我举手投足间明白我要干什么,因为懂。

我的理解是,爱一个人,就懂他;不懂的爱,都不是真爱(其目的不是爱人,是爱自己,满足自己爱的需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