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我国涌现出了无数的才子,他们有诸如鲁迅般批判现实,唤醒国人的,也有诸如徐志摩般追寻毕生浪漫的,当然也有像林语堂以编撰一本详尽的词典为人生目标的。但不管这些文豪们的文学成就有多高,“佳人”总是为他们狂放不羁的人生添上了一抹亮色。或许文人很多时候都是纤弱而敏感的,他们对于情感的需求比旁人更多,这大概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上个世纪许多轰轰烈烈的爱情十有九悲了。
曾写出了《京华烟云》、《啼笑皆非》等小说的林语堂,作为上个世纪中国颇具影响力的作家的他,同样多情,但也深情。他的一生经历了三段爱情,每一段都铭心刻骨。那么,在他生命中留下印记的这三位女人都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有着哪些故事?为什么林语堂在结婚后会烧掉结婚证?今天,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林语堂的爱情故事!
一、青梅竹马,天意弄人
年10月10日,林语堂出生在福建龙溪的一个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教会牧师,母亲是一个出身书香世家的没落大家闺秀。家境虽然贫寒,好在林父林母都是开明的人,他们为林语堂创造了不错的学习氛围,而林语堂自己也足够努力。在校期间,他的文学天赋初显,学习成绩优异。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或许是对林语堂初恋的最好概括。赖柏英是林语堂母亲义女的女儿,两家来往密切。所以,赖柏英从小便是和林语堂一起长大的,他们经常相约在一起玩耍。赖柏英有一个外号,叫橄榄,林语堂从不叫她的大名,从来都是以小名来称呼自己的这个小青梅。
随着年岁的增长,两个从小玩耍的孩子也逐渐长大了。林语堂长成了温润的民国公子,而赖柏英则出落的越发标致,她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和秀气,同时也兼具小女孩的狡黠与可爱。看着自己的小青梅长成了大姑娘,林语堂的心中也慢慢对赖柏英滋生出朦胧的爱意。当然,对于聪慧的赖柏英来说,她又怎会不知林语堂的心意。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的感情虽然没有直接说破,但彼此的心里早已经将对方视为了自己的爱人。然而,好景不长,年林语堂因为学业优秀被保送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听到这一消息的林语堂第一时间跑去告诉了赖柏英,他希望对方能跟自己一起前往上海求学。
赖柏英知道这件事后,她并没有立即回答林语堂,而是闭门谢客在家苦苦思索了好几天。在林语堂即将前往上海之前,赖柏英找到了他。她告诉林语堂,虽然很愿意和林语堂一起前往上海求学,但是家里祖父年岁大了,而且双目失明行动不便,自己作为后辈,不能扔下老人家不管,所以她决定留下来照顾祖父。
听着赖柏英的拒绝,林语堂失落不已,自己的初恋就这样因为现实原因在还没有正式说出口之前就破灭了。然而,林语堂也明白,赖柏英的这个答案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毕竟他心目中的橄榄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孩。
此后经年,每当林语堂想起赖柏英总是会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他为了纪念自己这还未宣之于口的初恋,还特意写了一部小说,名字就叫《赖柏英》。
二、青涩爱恋,惨淡收场
大学见证了多少爱侣的纯真爱情,那是生命中最纯粹快乐的时光。林语堂的第二段爱情便始于圣约翰大学。
彼时,林语堂虽家境贫寒,但因自己的才华在圣约翰大学声名鹊起,又因为他文质彬彬的长相,成为了很多女生的爱慕对象。陈锦端,一个富裕家庭的大小姐,也是林语堂同窗陈希佐的妹妹。在一次陈家举行的小型宴会上,陈锦端见到了自己哥哥口中才华横溢的林语堂,看着对方侃侃而谈,自信潇洒的样子,陈锦端的心漏跳了一拍。
宴会结束后,她求着自己的哥哥介绍二人相识。陈希佐也希望林语堂能和自己的妹妹有所发展,便约了双方见面。也就是这一次的见面,让二人很快坠入了爱河。
爱情是甜蜜的,现实是残酷的。陈锦端的父亲很快便知道了自己的女儿正在同一个穷小子谈恋爱。作为上海小有名气的医生,陈父当然不赞成这段爱情。他并不是不喜欢林语堂,相反,陈父非常欣赏这个有才气的小伙子,但是他不想让自己的宝贝女儿跟着一个穷小子受苦。更何况当时,陈父已经为陈锦端选好了未来的丈夫,对方家境殷实,才华也很不错,和自己家门当户对。
就这样在陈父的极力反对下,林语堂忍痛向陈锦端提出了分手。结束这一段感情后,林语堂心痛不已,他回到家里抱着母亲痛哭流涕。他不能向母亲提及这件事,不想让母亲跟着伤心,只能自己默默的悼念着这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
三、爱情到来,缘定终身
虽然和陈锦端分手了,但是陈父为林语堂介绍了自己的好友,希望林语堂有一天有难处时,可以有人去拉这个年轻人一把。廖家有一个女儿名叫廖翠凤,也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大小姐。说起二人的初识,还颇有一些戏剧色彩,但终归落花有意,流水也并非无情。
林语堂和陈锦端分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曾算是熟识的廖家请去吃饭。在吃饭间隙,林语堂总觉得房间里某一处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看,但当他环视四周时,却什么也没发现。他以为是自己舟车劳顿产生了幻觉,便也没有当一回事。
在廖家的盛情邀请下,林语堂打算暂住几天,好好欣赏一下鼓浪屿的风光,顺便散散心。一天,他换完衣服便出去散心了,等他回来时,发现自己的脏衣服不见了。经过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廖翠凤拿去帮自己洗了。看着眼前这个贤惠的温婉女子,他知道,自己是时候应该把陈锦端忘记,试着去接受一段新的感情了。
而对于廖翠凤来说,她和陈锦端一样都在圣玛利亚女校上学,对林语堂的才华也早已倾慕已久,之前一直按捺着自己的感情,是因为林语堂的心在陈锦端身上。现在他们已经分手,她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廖翠凤央求父亲把林语堂请来家中小住。好借此机会与意中人培养感情,也让家里人接受林语堂。
看着眼前忙前忙后的女子,听着她的话语,林语堂明白,眼前的这个女孩子绝对不是封建大家族中保守愚昧的女子,相反,她接受过新式教育,是能够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异性。两个有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决定订婚。
但是,廖翠凤的母亲极力反对,她认为,虽然林语堂个人很出色,可是他的家庭很贫穷,自己女儿嫁过去是要受苦的。而廖母显然低估了自己的女儿,面对母亲的反对,她只说了一句“穷算不了什么。”看着女儿坚决的态度,廖母也只能妥协,同意了这门婚事。
四、婚后甜蜜,共同进步
年1月9日,林语堂迎娶了廖翠凤,两人共同组成了家庭。在婚礼当晚,林语堂便当着廖翠凤的面把结婚证直接烧掉了,廖翠凤见状不解,林语堂解释道,“结婚证书只有离婚的时候才能用得上,既然已经选择和你结婚,就没打算离婚,咱们要这张纸有什么用?”听完林语堂的话后,廖翠凤感动不已,她为自己能够抓住机会与意中人结婚而庆幸着。
刚刚结完婚的林语堂便决定和廖翠凤一起前往美国继续求学。此时的林语堂仍然是那个贫苦人家的孩子,廖翠凤虽然家庭富裕,在结婚的时候娘家陪嫁了很多东西,但在那个时候留学费用高昂,更何况是两个人一同前往。临行前,廖翠凤将陪嫁的东西变卖之后勉强凑了一千块钱,担心到了美国钱不够用,所以两人一路上只能节衣缩食,哪怕廖翠凤的盲肠炎犯了,为了省钱,她也一声不吭的忍着,这让林语堂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林语堂来到美国后,顺利进入哈佛大学就读,但因为助学金总是被无故停发,导致他交不起高昂的学费,迫于无奈之下,他只能和妻子辗转去到法国继续求学。在那里,林语堂边上学,边教中国劳工学文化,而廖翠凤则努力学习法语,到处打零工攒钱。
在法国呆了一段时间后,夫妻二人来到了德国,林语堂进入了耶拿大学继续学习,最终获得了硕士学位,之后又继续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的博士。
在林语堂求学期间,廖翠凤也并没有闲着,她努力的学习各国语言,在闲暇之余去做各种兼职,赚钱补贴家用,与丈夫共同进步。而林语堂在学习之余也帮助妻子继续学习。当时一起留学的同窗曾这样取笑他们夫妻,“别人来求学,不仅享受渴求知识的过程,还欣赏美女,而你们夫妻二人真真是来求学的。”由此便可看出,林语堂是一个正人君子。
在完成了国外的学业后,夫妻二人返回国内。林语堂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等职。年,再次赴美,此后常住美国,但并未入美国国籍,年,夫妻二人回到台湾定居。
年,林语堂和廖翠凤迎来了他们结婚五十周年,在庆祝仪式上,林语堂送给妻子一枚刻了“金玉缘”三个字的胸针,并且还给妻子翻译朗读了《老情人》一诗,借此来表达对妻子深沉的爱意。
爱情到底是什么?沈从文也许会告诉你,“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徐志摩这样给爱情下定义,“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梁实秋面对心爱之人也曾大声喊过,“我恨上天,我恨命运,不让我们早几十年相遇!”对于林语堂来说,初恋是如橄榄般永远不会绚烂火热的青涩果子,但味道值得一生去细品。那段无疾而终的校园之恋,是他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朱砂痣。与妻子的爱恋虽无轰轰烈烈,而细小的爱意全部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人,这就是爱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