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每当听到这个开头的时候,我很自然,很流畅,不假思索的,就哼唱出了“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这首《我和我的祖国》的开头,代入感特别强,虽然没有一个形容词,但是却立马把我们对国家的拳拳之情,用最直白透彻的语言给表达了出来。这首歌之所以流传的这么广,它的词作者张藜,首先功不可没!
张藜是辽宁大连人,从年毕业于东北鲁艺文学研究室,到年他去世,一直从事与歌词文学创作相关的工作。中间虽然做过大学教师,当过中央民族乐团的编导,但是它却利用缝隙中的时间,创作出了《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命运不是辘轳》、《不白活一回》、《鼓浪屿之波》、《女人不是月亮》、《山不转水转》等一首又一首,国人耳熟能详的作品。
《我和我的祖国》,他写于年。然而这首词,可不是立马写出来的,中间有段小曲折。写这首词之前,还得先介绍一下这首歌的作曲秦咏诚先生。
在年的秋天,秦咏诚来北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一个学习班。张藜先生得知后,就专门请秦咏诚来家做客。在谈话间,张藜说起,他非常喜欢秦咏诚多年前谱写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
《海滨音诗》是一首,以大海为背景,借物咏怀的音乐诗篇。乐曲开始的钢琴伴奏,犹如微风吹拂下,轻轻起伏的海浪,接着小提琴奏出起伏回旋,深情绵长。中段时候,又加入了倾诉的激情,接着引入小提琴独奏的华彩乐段,音调转为沉思。最后,钢琴与小提琴先后再奏出“遐想”、“梦幻”的旋律,全曲结束。这完全就是如今我们听到的,《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啊!
张藜说这首《海滨音诗》,在突出器乐技巧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独有的音色,以及演奏的歌唱性和抒情性。他不住的夸奖它的主题鲜明、旋律优美。张藜还说,他曾多次尝试想把它改编成一首声乐作品,但都不成功。所以当时,张藜就当面恳请秦咏诚,问是否可再写一首同样情调,但旋律却不同的乐曲,并由他来作词。
说起《海滨音诗》,秦咏诚是无限感慨,这也是他非常喜欢的作品。这立马勾他想起了,他曾经谱过的一段段乐章。它们向一条条溪流,瞬间从他的心间流淌过。
突然,秦咏诚灵感闪现,他就找到了《我和我的祖国》的主旋律。找到主旋律后,秦咏诚立即起身坐到钢琴旁,在这段新乐句的基础上,运用复调、对位和分解和弦等作曲手法,不断地展开、变奏、升华。
不到半小时,《我和我的祖国》的曲部分就完成了。这个过程,干脆利索,没有一丝的拖泥带水!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老一辈作曲家的基本是多么的扎实!
张藜也没有想到,秦咏诚先生竟会如此之快,就创作出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面对老朋友这样的创作热情,他也赶紧去写词。但是张藜提笔多次,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写过几个版本,都不满意。随后,这种纠结和反复推敲,一直持续了半年之久。
有一次,当张藜去广西桂林出差。一个明媚的早晨,他推开了窗户,眼前的美景,也立马让他灵光乍现。然后他眼前就浮现出了,青山绿水,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等一幅幅,祖国大好河山的盛世画卷。
这也立马激荡起他自己心中,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于是他立马拿起了笔,一气呵成。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回首这个过程,真的令人唏嘘啊!秦咏诚先生作曲只用了半小时,而张藜先生作词却用了半年,我们老一辈音乐人的激情才华和精益求精精神,真是被这两位,给表现的淋漓尽致!
既然词和曲都作好了,接下来就开始选演唱的人员了。
秦咏诚先生,想找一位唱歌有气势的,最好有西洋唱法技巧的歌手来演唱。因为在大多数人的一贯经验里,唱民歌的歌手,声音大都软绵绵的,不够有力道。但张藜却认为,如果只是歌唱“我的祖国”,那当然需要有气势!但这首歌唱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就必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