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鼓浪屿 >> 鼓浪屿优势 >> 正文 >> 正文

100年前的今天厦门号扬帆美洲

来源:鼓浪屿 时间:2023/3/19

[新闻页-台海网]

  ■沃德船长(中)和妻子(右二)、儿子(左一)。

  ■“厦门号”在美国纽约。陈亚元供图

  座谈会上午举行。

  台海网5月17日讯据厦门晚报报道 年前的今天,也就是年5月17日,一艘以Amoy(“厦门号”)命名的木帆船从厦门港扬帆起航,惊艳世界。今天上午,“厦门号”扬帆美洲周年纪念学术交流座谈会在帆船出发地沙坡尾举行。

  会上,海洋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文史专家、船舶专家、收藏家、文旅影视人士、美籍学者等齐聚一堂,多视点、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探讨“厦门号”在港口航海、造船工艺、地名文化、形象传播、符号价值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原副主任林晓峰说,“厦门号”承载着丰富多彩的闽南海洋文化,包括闽南渔业文化、船舶文化、航海文化以及闽南人的拼搏精神,纪念“厦门号”周年是为了更好地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将进一步丰富当代闽南文化内涵。

  厦大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日根说,“厦门号”已经写入历史,厦门也因为“厦门号”扩大了影响力和知名度,厦门文化的海洋性更得到世人的认可。如今,我们或可将厦门文化精神提炼为“扬文化帆,弹和合韵,领海国先,树世界标”,厦门在建设海洋型城市方面理应有满满的自信、崇高的目标和不竭的动力。

  《“厦门号”的故事》编译者、市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鼓浪屿文史作家詹朝霞说,“厦门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价值象征与文化符号,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勇敢、开放、包容、自由兼善天下的中国形象。

  本报资深编辑、作家萧春雷介绍,年7月18日的《厦门晚报》用三个版刊登了帆船史学者许路撰写的《“厦门号”帆船远航美洲的故事——一次鲜为人知的航海壮举揭秘》。据悉,这是“厦门号”帆船远航事件在中文媒体上的第一次全面披露。

  座谈会上,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一端展示了收藏在该院船模博物馆的“厦门号”木质船模。同安锡雕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郑天泗向会议赠送了为“厦门号”周年特别制作的“厦门号”锡雕模型。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主办,台海杂志社参与协办。

  

  “大西洋第一中式帆船”

  所经之处无不引起轰动

  年5月17日,“厦门号”帆船从厦门港扬帆出海。这艘帆船由一名出生于荷兰的丹麦船长乔治·沃德和惠安工匠共同在厦门港打造完成,并由沃德船长和他的中国太太阿玉及9岁的儿子鲍勃举家驾驶。

  在两年时间里(年5月17日至年6月3日),“厦门号”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航行1.8万英里,先后到达加拿大维多利亚港和美国纽约港。“厦门号”所经之处,无不引起轰动。美国《纽约时报》、英国《THEWIDEWORLDMAGAZINE》等报纸、杂志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厦门号”被誉为“大西洋第一中式帆船”。第二任船长尼尔森专门撰写了《THESTORYOFTHEAMOY》一书。西方媒体对“厦门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