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鼓浪屿 >> 鼓浪屿优势 >> 正文 >> 正文

朱虹江西旅游九大业态度看江西

来源:鼓浪屿 时间:2023/2/11
北京湿疹医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620/9083902.html

1.红色旅游领跑全国

2.山水旅游扬优成势

3.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4.温泉旅游蒸蒸日上

5.康养旅游蓬勃兴旺

6.森林旅游高歌猛进

7.文化旅游魅力四射

8.旅游演艺万众瞩目

9.旅游商品出新出奇

红色旅游领跑全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关系长远的政治工程、凝魂聚气的民心工程、造福百姓的富民工程。江西素有“红色土地”之称,拥有丰富的高品位的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大省。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有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瑞金,工人运动摇篮——安源,还有改革开放思想发源地——小平小道,秋收起义策源地——萍乡,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红色省会”所在地——葛源,苏区模范县——兴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上饶集中营、永新县“三湾改编”、铜鼓县的“伟人化险地”等一大批得天独厚、保存完好的红色资源,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资源与条件。

近年来,江西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和红色旅游强省的目标,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创新业态,创新营销,切实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冲击力、震撼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保持20%以上增速,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5亿人次,综合收入亿元,

创新形式和载体,让红色教育“火起来”。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把红色旅游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比如,通过充分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设计内容新颖、寓教于乐、寓学于游的红色培训系列课程,推出“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的“六个一”活动,使旅游过程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有体验、有思考,受到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目前,井冈山有培训机构20多家,参加红色培训人数突破百万人次,开创了红色培训的“井冈模式”。再比如,瑞金先后推出“十送红军”等19个与游客互动的情景剧表演,让游客穿红军装,扮演成各种革命角色,经历红色革命情景,让历史活跃起来,让文化深入人心。

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面对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近年来,我们将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相融合,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线路。比如,赣南一些县市在做好“寻访红色故都”“重走万里长征”的同时,充分利用红色旅游带来的“人气”,整合和提升当地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和其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了客家民俗风情游、赣南脐橙文化节等旅游活动,有效丰富了游客的选择。井冈山市提出“在红色景点中最绿”的口号,相继投资改造井冈明珠——挹翠湖,开发出龙潭、主峰、笔架山、大峡谷等生态景区,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同时,感受江西独特的绿色风景。

创新宣传营销模式,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在全国首创推出“江西风景独好”旅游特卖会全新营销模式,前往北京、福州、厦门、上海、西安等60多个城市举办特卖活动,让利热卖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了旅游品牌推广与旅游产品营销的结合。组织推进全省旅游推广“四个一”工程,各设区市和重点旅游景区均推出了一句旅游宣传口号、一本旅游宣传画册、一部旅游宣传片、一首旅游歌曲,营造浓郁的红色旅游发展氛围。

着力改善旅游配套设施,筑造一批红色经典景区。持续加大对旅游公路、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红色旅游设施的投入,近年来江西共完成20余条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多公里,大大增强了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同时,一大批红色经典景区完成了改造升级,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成功升格为国家5A级景区,上饶集中营、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等红色经典景区也正以全新姿态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

深度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红色旅游地互利共赢发展。作为红色旅游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红色旅游发展初期,江西就率先打破省内、省际的行政区域壁垒,积极推动“线路互通、游客互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首开红色旅游合作先河。与贵州、陕西等省红色景区共同签署了《共同发展红色旅游井冈山行动纲领》,又牵头与20多个省市成立“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举办大规模的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被业界评价为推广红色旅游的创新之举,实质性地推动红色旅游向深层次、可持续发展。

通过江西红色旅游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红色旅游必须走主题化道路。要结合现实工作的需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内涵,明确活动主题,开展红色旅游。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学习教育等,到“三湾改编”“朱毛挑粮小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源地、“红井”等景区景点培训讲解,目击为证,不忘初心。

红色旅游必须走生活化道路。针对许多红色旅游产品缺少吸引力,项目内涵空乏、展陈方式单一、表现手段落后,不适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旅游者消费取向的问题,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融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于一体,真正达到寓教于游、以游促教的目的。

红色旅游必须走品牌化道路。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品牌开拓市场,是江西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一方面,应加大对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精心打造红色精品景区,完善红色旅游目的地体系,推出红色精品线路。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活动推广如举办杜鹃花节、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等多种方式,对红色旅游品牌进行宣传推广,运用红色文化元素,打造红色旅游商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红色旅游必须走融合化道路。旅游产业天生就具有与其他产业融合的特性,红色旅游尤其需要走融合发展的道路。应推进产业内融合,加强与绿色、古色等其他旅游资源融合,形成以红色为主导的多彩旅游产品;推进产业间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体育健身”、“红色旅游+户外拓展”、“红色旅游+文化教育”等新型旅游业态;推进景区间融合,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形成主题性、复合性线路,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

红色旅游必须走合作化道路。红色旅游不能孤立发展。一方面,应深化国内区域合作。积极开展跨区域、跨省际红色旅游的联合协作发展,如重走长征路,非多省合作难以完成。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国际化合作。红色精神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国外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红色景区景点,如在英国的马克思墓、在俄罗斯的中共六大会址等,我们要开展国家之间的合作,鼓励发展民间红色旅游,让红色精神传播久远。

山水旅游扬优成势

山水旅游是以山水为载体,以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旅游设施为必备条件,以游客观光揽胜、寻幽探密、休闲度假为主要形式的基本旅游业态。江西具有发展山水旅游的独特资源条件。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赞颂江西山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壮观也”。如何保护、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山水资源,推动江西山水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对形成“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树立江西旅游鲜明形象,建设旅游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清山

一、名山大川是江西旅游最重要资源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以山形容厚重卓拔、独立自持的仁者风范,用水描述圆融通脱、上善大度的智者气质,这足以说明山水与仁者智者的相融共通。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对名山胜水情有独钟,并留下诸多广为流传的佳作逸事。山和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种沉淀千百年的山水情结。直至今天,人们仍喜爱亲近自然,期待踏足秀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质朴,呼吸清新的空气。江西是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地,自古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山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4.2%,全境有大小河流余条、湖泊多个,成为国内外游客无比向往的旅游胜地。

江西三面环山,南有九连、大庾层峦叠嶂,东有武夷、怀玉峻峭矗立,西有罗霄、幕阜、九岭逶迤巍峨。众多的山岳型旅游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庐山襟江带湖、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素享“奇秀甲天下山”之盛名。井冈山既是享誉天下的革命摇篮,且又“峰雄林茂苍竹翠,瀑壮壑幽杜鹃红”,是不可多得的绿色宝库。三清山是天然画卷,怪石惟妙惟肖,堪称峰林奇观。龙虎山丹峰悬崖峭壁,秀水碧透流霞,道教和崖墓文化源远流长。龟峰山峦峻峭,怪石嶙峋,无峰不“龟”。除此之外,还有武功山连绵十万亩的“云中草原”;明月山浪漫的“月亮文化”和温润可人的富硒温泉;大茅山林茂峰俊、飞瀑流泉,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山之一。东江源头三百山、千峰之首黄岗山、南昌梅岭、上饶灵山、大余丫山、安福羊狮慕、会昌汉仙岩、崇义阳岭、宁都翠微峰、广丰铜钹山、婺源大鄣山、铜鼓天柱峰、永修云居山、修水黄龙山、吉安青原山等等,皆是钟灵毓秀、美景怡人。

江西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内河汇流鄱阳湖,进长江、入东海,奔腾不息。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世界生命湖泊网中国唯一成员,号称“珍禽王国”、“候鸟天堂”。西海千岛落珠、山水交融;仙女湖山水相映、水天一色;陡水湖湖抱岛环,景色秀美。大觉山峡谷漂流在3.6公里内落差达米,给游客以动静结合、有惊无险的无穷乐趣。此外,全省飞瀑流泉比比皆是,目不暇接。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中国瀑布文化的巅峰;井冈山“五潭十八瀑”层层叠叠,气象万千;丫山瀑布群整体落差多米,大小瀑布相连,叹为观止;萝卜潭瀑布堆花溅玉,令人赏心悦目。全省已发现天然出露的温泉多处,具有独特的疗养保健功能,非常适宜旅游开发。南昌被誉为“中国水都”,水域面积达4.4平方公里,占29.8%,居全国省会城市前三甲;九江枕长江而揽鄱湖,南门湖、甘棠湖、白水湖、八里湖碧波荡漾,自古就是游览胜地;赣州八境台外章江、贡江临墙并流,三江六岸集城区美景大成,再现古赣州滨江沿线的魅力风采,成为颇有品位的文化休闲旅游长廊。

江西山水交相辉映。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山水共耀,蔚为壮观。庐山、鄱阳湖为世界级的山水旅游资源,两者相互毗邻,资源类型各异,景区优势互补,形成了湖光山色、山水一体的旅游景区集聚地。石钟山襟江扼湖,集山、江、湖于一体,堪称“江湖奇峰”。龙虎山芦溪河清澈碧透,倒映着丹山绿树,宛如人间仙境。还有庐山西海与云居山、阳明湖与五指峰等等,都是山水交融的旅游景区。众多高品质的温泉也大多分布在名山周边,让游客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温泉的浓浓暖意,大大增强了山岳型景区在传统旅游淡季时的吸引力。如明月山与温汤温泉、庐山与星子温泉等,山岳与温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形成了以山带泉、以泉促山、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江西山水文化厚重。在江西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文人仕宦、高贤大德隐匿于山水之间,沉醉于万物之理,或谈佛论道,或开坛讲学,藉山水之美孕育了光辉璀璨的赣鄱文化,形成了极具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化山水景观。早在魏晋时,高僧慧远依庐山创净土宗、建东林寺。自唐以后,江西佛教逐渐兴盛,祖庭名寺多据山肇建。行思在青原山建净居寺,大振禅风;怀海依百丈山建百丈寺,创清规戒律;道容在云居山建真如寺,成为中国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此外还有杨岐山普通禅寺、仰山栖隐禅寺、洞山普利禅寺等等,皆是佛因山而显赫,山以佛而知名。江西也因此被称为中国佛教的重要源流之地,禅宗的定型之地。同时,江西也是道教圣地,众多道士真人在此开宗立派,开辟洞天福地。东汉,张道陵在龙虎山结炉炼丹,创立天师道;葛玄在阁皂山结茅修道,创立灵宝派;许真君择西山之阳,开创净明道。此外,江西著名的古书院也多择建山水胜地,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等无不鼎立深山水畔。历史上,众多人文巨擘也与江西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翰墨词赋。陶渊明寄情桃花源中,表达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心境;王勃于赣江之滨,书写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佳作;李白登临庐山,赋诗《望庐山瀑布》,以奇特瑰丽的想象而成为千古绝唱;苏轼笔下的“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字里行间透着对江西山水的赞美;辛弃疾在郁孤台下遥望赣江滔滔激流,发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感叹;毛泽东写下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等等,无不表露出圣贤伟人们对江西山水的痴情与挚爱。丰富的山水文化,为山水旅游注入了深厚的内涵。

二、山水旅游在江西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山水旅游是江西旅游发展的主体部分,起步早、规模大、品牌响,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地位突显。

1.山水旅游是江西旅游的主要载体。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明月山等一直是江西的主要旅游景区,是江西旅游的主要承载地。

2.山水旅游是江西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江西山水旅游收入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0%。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国A级旅游景区发展报告》,公布了营业收入前10名的全国A级旅游景区,江西的庐山、井冈山、三清山位列其中,其中庐山、井冈山高居前二名。

3.山水旅游是江西旅游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明月山、篁岭等成熟景区已得到市场认可,但也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只有黄金周和重要节假日期间才出现游客接待饱和状态。通过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开发经营性项目,这些成熟景区的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效益还可以大幅提升。此外,江西还有一批已经开发但尚不够成熟的景区,比如武功山、羊狮慕、石钟山、龟峰、西海、灵山、大茅山、丫山、葛仙山等;以及一大批尚未开发或刚开始建设的旅游景区,比如铜钹山、黄岗山、阳岭、九连山、鄱阳湖湿地公园、官山、军峰山等,资源规模宏大,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旅游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完善,这些景区将展现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大批游客,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江西山水旅游乃至整个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江西山水旅游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山与水的旅游发展不平衡。山岳型旅游早已名声鹊起,而水的旅游却刚刚起步,丰富的水域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二是山水旅游收入结构不合理。目前还是以门票收入为主,购、娱等高附加值旅游项目不多,产业链不长,综合效益不高。三是山水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足。景区内道路、宾馆、厕所、索道、餐饮等设施还不能满足游客需要,重要景点未开发,接待能力不强。四是山水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不够。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水平不高,招商引资能力不强,社会资本参与山水旅游景区开发渠道不多,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五是部分山水旅游景区体制机制不顺。有的景区存在条块分割、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导致管理上各自为政、相互掣肘、效率偏低。

庐山西海

三、山水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全域旅游新时代是江西山水旅游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应紧扣旅游强省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动山水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1.明确山水旅游发展目标

充分整合山水旅游资源优势,紧贴旅游消费市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积极创建10个国内一流的山水旅游精品景区,积极打造20个区域性的山水旅游特色景区,重点完善30个高水平的温泉旅游度假景区。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景区互联、线路互通、设施完善、各类型山水旅游景区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推动山水旅游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山水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传统旅游以观光旅游为主,但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山水旅游将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最好形式。应加快推动山水旅游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旅游转变,由中低端旅游向中高端旅游转变,由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建设一批具有吸引力的复合型旅游景区,开发一批休闲度假类山水旅游产品。

龟峰

二是推动山水旅游由门票经济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从游客需求出发,大力开发经营型、服务型旅游项目,尤其是开发一批具有唯一性、独特性的项目,能使游客必游、必看、必购、必食、必玩。鼓励山地自行车、游艇、漂流、探险、科考等新型旅游业态规范发展,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需要。逐步降低门票收入在整个旅游综合收入中的比重,有条件的景区可以实行打折降价,甚至尝试取消门票,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带来更大的效益。积极探索山水旅游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通过改善食宿条件、扩大旅游购物、发展景区演艺、增加参与性娱乐项目等方式丰富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游客消费水平,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在策划、引进参与性娱乐项目时,防止低俗化、庸俗化,避免让短期的经济利益影响景区的长远发展。

3.加大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

一是抓好资源环境保护。山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不可移动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应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以科学的有限开发、有序开发促进资源就地保护,以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山水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管控山水旅游景区范围内及外围的建设项目,抓好项目施工管理,将景区开发和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要合理确定山水旅游景区游客容量,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切实减少旅游活动对山水旅游资源的不良影响,努力实现山水旅游景区环境风貌生态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技术应用先进化、服务项目人性化,促进山水旅游资源永续、高效利用。

二是抓好水域资源开发。各地应结合自身水域资源特点,开发出不同类型、不同品位的旅游产品,开辟适合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泛水旅游线路,特别是临江的旅游城市,要重点打造“一江两岸”的城市景观。各地在加强水域资源保护和整治的前提下,应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水环境、扮靓水景观、突出水文化,依托江河湖泊资源,开发出更多让游客喜爱的泛水旅游产品和城市水体景观。除传统的的漂流、游船、垂钓等水上旅游项目外,还可以积极开发水上快艇、飞机、滑翔等项目,同时着力建设水上综艺舞台、音乐喷泉等水体景观,使游客感受江西泛水旅游的魅力。

三是抓好产业链延伸。应建立与山水旅游目的地发展相适应,集星级饭店、商务宾馆、度假酒店、特色山居小屋、森林人家等为一体的多层次住宿接待体系;立足地域特色,开发一批独具风味的菜品和小吃,形成江西旅游特色餐饮体系;鼓励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富有文化创意的旅游纪念品;积极推进旅游食品、旅游用品、旅游纪念品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4.提高山水旅游景区运营水平

一是加强景区建设。提升景区建设水平,规划是先导、资金是前提、选材是基础、技术是关键、管理是保障。高水平的规划就是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景观资源特色,编制相应的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景区建设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就地取材,既能降低成本,也可凸显地域特色。要严格按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具有人性化、特色化的旅游设施。突出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内涵,形成一批规模大、档次高、项目丰富、特色鲜明、服务规范、管理科学、口碑良好的山水旅游精品景区。景区建设也不仅仅是旅游景观的打造和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还有景区内部的道路交通、接待服务等设施的建设。

二是加强宣传营销。好货靠巧卖,好景要推介。大力开展宣传营销是推动山水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江西风景独好”已经成为响亮的形象品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真正让该品牌引领江西山水旅游发展。各地应在这一品牌的统领下,在主流媒体开设专版和专栏,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做好本地山水旅游的整体品牌打造和形象推广,形成一个具有合理分工、各有侧重的山水旅游宣传营销体系。建立完善旅游宣传的产品体系,在央视旅游广告片、旅游文化丛书、“走遍中国·精彩江西”系列宣传片、电影电视剧及旅游推广月等宣传产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手机、微博等多种媒介,进一步丰富旅游宣传产品,拓宽旅游宣传渠道。

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

三是优化景区服务。树立以服务促效益的理念,切实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旅游服务水平。健全标准体系,加强服务设施、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形成规范有序的发展格局。加强对景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引进山水旅游专门人才以及景区规划、科普教育、创意策划、宣传营销、电子商务、导游讲解等紧缺的旅游管理服务人才。积极组织开展山水旅游景区诚信服务活动,督促企业守法经营,引导游客明白消费,实现山水旅游景区“放心旅游”。

四是理顺管理体制。山水旅游产品的市场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区体制机制的活力。应大胆改革创新,积极破除障碍,努力推进景区的管理体制机制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促进型转变。建立健全景区管理机构,明确山水旅游景区的管理主体,形成一个管理主体统一规划管理、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管理体制。强化山水旅游景区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提高景区经营运作的市场化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开发的掣肘,提升景区经营水平和管理效率。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旅游活动。这既是中国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又是江西旅游资源最丰富、参与主体最多、受益面最广、带动性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江西大约有80%的旅游资源都集中在乡村,拥有个中国传统村落、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个A级乡村旅游景区等等。通过几年的发展和探索,江西乡村旅游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了周边游、城郊游、踏青游、观花游、采摘游、摄影游、美食游、养老游、民俗游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产品,规模以上农家乐突破万家,乡村旅游呈现出“井喷”态势。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旅游业发达省份相比,江西的乡村旅游还面临着同质化严重,产品单一;发展层次不高、基础设施落后;规模化、公司化较少;劳动力素质低、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服务标准低等问题,还处在从自发式粗放发展向规范化特色发展的转型期。

婺源江岭春色

一、新常态下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战略性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对江西加快旅游强省建设,推动脱贫攻坚,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

1.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旅游开发可以分为三大板块,景区旅游、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景区旅游是以景区为依托,多以雄奇险俊为特色的山水景观为主要吸引物的一种旅游方式。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景观为依托,多以现代时尚、新奇新颖的人文景观为主要吸引物的一种旅游方式。而乡村旅游则是以清新的空气、清澈的山水、清秀的风光、清幽的环境、清纯的民俗为主要吸引物的一种旅游方式。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应充分发挥江西农村地域广袤、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点燃“最美乡愁”的需要,实现与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的互补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依托。江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3.1%,被誉为全国最“绿”的省份之一,全境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保护好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之要。大力发展旅游特别是发展点多面广的乡村旅游,有利于充分释放生态红利,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是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生态之美和经济之富的最佳结合,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守护、修复和提升,打造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

3.发展乡村旅游是探索“旅游+”的重要方式。旅游产业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渗透性和带动性。“旅游+”是一种旅游开发模式,从本质来讲,就是用旅游的理念和方式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旅游+”模式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亮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单一农业向多元农业转变,使粗放经济向效益经济转变,大大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有效配置农村各种资源,引导生产要素汇流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文化”,有利于传承乡村文化和工艺,保护古村落及古建筑等。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扶贫”,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快速、持久地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使农民从此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而且,旅游扶贫给贫困人口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脱贫,是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二、努力把乡村旅游打造成江西旅游的新名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江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各地应把服务“三农”和促进绿色崛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功能提升、业态延伸和转型升级三大主题,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每个县都有5A级乡村旅游点的发展目标,使乡村旅游成为江西旅游新的亮丽名片。

1.强交通便捷通达。乡村旅游要发展,破除交通瓶颈是关键。应重点抓好县乡公路到高速连接线建设,拓宽提升乡村旅游景区与主要干线公路的连接线,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全省便捷通畅的乡村旅游公路网络。逐步开通乡村旅游公交线路,将农村客运班线延伸到重点乡村旅游点,基本上形成旅游不转车、不转道的格局。

2.强基础优化环境。旅游基础设施是游客顺利开展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承载旅游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各乡村旅游景区应按照“干净、整洁、便利、规范”的要求,着力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做到“三建、三改、三通、三提升”,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和水平。“三建”就是建停车场、建购物场所、建游客中心;“三改”就是改水、改厕、改气;“三通”就是通水、通电、通宽带;“三提升”就是提升餐饮、住宿、卫生条件。

3.强品牌提升影响。品牌是名片,是招牌,是招徕游客的保证。各地应在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规模的同时,将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作为今后乡村旅游工作的重点,积极整合全省乡村旅游资源,推出一批有市场号召力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扎实开展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名镇名村、旅游休闲小镇、旅游民宿、创意农业园等创建工作,建设一批品牌示范点;不断创新营销模式,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油菜花节、脐橙节、采摘节等有特色的民间节庆活动,宣传推广一批品牌资源。

4.强业态满足需求。一方面,走特色发展之路。根据自身资源,积极发展“农业观光类”“文化体验类”“民俗农庄类”“科普教育类”“乡村度假类”“休闲运动类”“特色餐饮类”等各类业态,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走综合发展之路。围绕“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做农家活、买农家品、享农家乐”的目标,打造一批具有品味区、观光区、体验区、休闲区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5.强管理优化服务。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克服“一类资源、二类开发、三类服务”的状况,引导乡村旅游点通过标准化经营提升规模品质。同时,积极创设地域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打造服务高地、满意胜地。

6.强创新搞活经营。各地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以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因地制宜,选择合作社模式、公司制模式、公司+农户模式等适合自身条件的组织模式,平衡各方利益,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

婺源篁岭晒秋

温泉旅游蒸蒸日上

温泉旅游是重要旅游产品,深受旅游者喜爱。和其他类型的度假旅游产品相比较,温泉旅游资源一般分布范围广泛、离客源地距离较近、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成本较低、具有明显的医疗保健效果等特点。江西省温泉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流量大、品质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利的矿物质。将江西打造成休闲度假胜地,温泉旅游大有可为。

一、温泉旅游将成新的生活方式

未来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旅游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温泉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主题,是温泉养生功能与休闲度假旅游的完美融合,具有低碳环保、疗养保健、治病延年、适宜多次消费、拓展旅游时间等特点,延伸产业多、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被誉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温泉旅游将成为21世纪最盛行的旅游方式之一,同时也将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谁掌握了温泉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旅游的主导权。加快发展温泉旅游,对于繁荣旅游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江西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温泉旅游为反季节旅游,有利于变旅游淡季为旺季。江西以山岳型旅游景区为主,旅游季节性非常明显,一般3-10月份为旅游旺季,11月-2月份由于气候偏冷,游客稀少。而温泉旅游恰恰是在秋冬季节最具吸引力,让游客在寒冷的秋冬季感受到浓浓的暖意,能有效弥补江西秋冬季旅游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温泉旅游重复消费性强,有利于促进旅游市场繁荣。传统的观光旅游源于新奇,游客看过之后很少会多次重复游览。而温泉旅游源于传统的沐浴文化,贴近生活,老少皆宜,具有休闲体验的特性,可以重复多次消费。尤其是现代温泉旅游区,大多集温泉沐浴、SPA药浴、健身、疗养、娱乐、美食与一体,形式多样,温泉洗浴过程可彻底放松游客身心。这种舒服感可以让游客滞留多日,百泡不厌。比如在宜春的温汤镇,有很多上海、浙江的游客在这里度假疗养,短则一周,长则三、五个月,他们每天自备小桶到古井拎水,坐在回廊泡脚,或在住处泡养,在健康疗养的同时,也拉动了当地消费。

三是温泉旅游延长旅游时间,有利于增加旅游综合收入。据市场调查显示,周边有温泉的景区,游客多选择游览后泡个温泉,必然要吃住,大大延长了逗留时间,增加了消费。江西温泉大多分布在著名的景区周围或中心旅游城市周边,温泉旅游的开发,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线路的差异化,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比如来明月山游客多数都是白天爬山,晚上泡泉,吸引力强,形成以泉促山,以山带泉,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四是温泉旅游保健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人体健康。温泉洗浴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以及各种慢性皮肤病具有独特的治疗保健作用。省卫计委的化验报告表明,宜春温汤的温泉是一种罕见的富硒温泉,有明显的强身健体及抗癌作用,对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对心血管、消化、泌尿系统疾病也有显著疗效。庐山星子温泉富含氡,能增强机体各种代谢,具有镇静、止痛、消炎、脱敏、改善血液成分的作用。

五是温泉旅游拉动能力强,有利于拓宽创业就业渠道。温泉旅游涉及“行、泡、疗、健、吃、住、购、娱”等要素,产业链长,延伸性强,具有就业容量大、门槛低、范围广等特点,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直接为居民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在温泉旅游的带动下,很多有胆识、有能力的居民借助温泉开发这一平台,开设农家乐,开发温泉农副产品,在家乡创业致富。以星子温泉旅游度假区为例,温泉开发带动了周边大批居民就业致富,旺季本地适龄就业人员供不应求。

六是温泉旅游功能独特,有利于提高居民幸福指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休闲度假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准。温泉旅游度假区为人们创造一种舒适、安全、健康的美好环境,营造一种生态绿色休闲空间,带给人们健康快乐生活理念,并巧妙地将游乐、康体、养生、保健、休闲、度假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全方位地放松,使温泉旅游成为当代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七是温泉旅游收益显著,有利于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温泉旅游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位置,纵向能拉动处于下游的沐浴、桑拿、按摩、健身、体检等系列休闲产业,横向可辐射房产、餐饮、服务、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要远高于普通旅游项目。哪里的温泉开发起来了,哪里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更配套,卫生、安全、救援、信息等服务机制就会更健全,文博、体育、公交、市政等服务设施就会更完善,带动整个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肯定的说,凡是靠近温泉景区的地方,住房价格普遍上涨,群众收入普遍提高,服务设施普遍改善。比如,宜春明月山周边,有7家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的酒店,上海人在此购房者余户;在庐山市(原星子县)城区,也至少有7家四星级以上标准的酒店,在江西全省居于领先地位。

宜春天沐温泉度假区

二、发展温泉旅游的机遇与挑战

江西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坚实,为温泉旅游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温泉资源丰富。目前,全省已发现余处天然出露的温泉,其中,温度在50度以上的就有60余处,分布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57个县(市、区),赣州、宜春、九江分列一、二、三位,且水质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祛病疗养保健功能,非常适宜旅游开发。比如,温汤富硒温泉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少数可以与法国埃克斯温泉相媲美的优质温泉;庐山星子温泉是全国著名的富氡温泉,素有“江南第一温泉”之美誉。温泉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区域内的资源比较优势可以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据统计,江西温泉点总数位居全国第6,地热资源总量在全国居前列,是我国地热资源大省之一,与周边地区相比资源优势明显,温泉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二是消费需求旺盛。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都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休闲和健康越来越重视,休闲度假已成为旅游出行的重要选择。温泉旅游正以其独特的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娱乐等优势,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消费方式。同时,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泉沐浴、温泉旅游已不再是“奢侈品”,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客源市场迅速扩大。

三是产业基础坚实。近年来,江西道路交通建设快速发展,航空、铁路、公路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尤其是高铁时代的来临,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交通便利,使许多温泉富集区与长珠闽等发达地区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同时,全省旅游产业体系和配套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的明显改善,为我省温泉旅游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是发展环境良好。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建设旅游强省目标,并且将温泉旅游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组织地质、勘探部门帮助寻找温泉资源,将温泉旅游项目列入省重点调度项目,帮助融资贷款,给予土地开发指标,积极营造外部环境,对优质的项目给予奖励。目前,全省已建成38处温泉旅游区,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百姓的幸福感、繁荣旅游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升了江西温泉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然,江西温泉旅游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一是整体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现在仅开发了已知温泉点的四分之一。除少部分温泉点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外,大多数由于技术、资金、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还处于浅开发或待开发状态。产品体系还不完善,局限于疗养、洗浴等功能,休闲、健身、观光、科普等综合性项目开发不足,上档次、高品位、多功能和高效益的产品较少。同时,现有温泉旅游区经营管理不规范,配套设施滞后,接待服务水平偏低。

二是温泉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市场前景看好,我国温泉已经由经济发达地区快速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形成全国温泉旅游开发的热潮。辽宁省提出打造全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广东省是我国温泉旅游的先行者,在温泉旅游开发和营销上已占得先机;重庆温泉旅游品质高雅;福建温泉旅游近年来快速发展,品牌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湖北温泉旅游是后起之秀,对江西温泉旅游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三是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不活。目前,全省温泉地热资源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运行机制不顺畅等诸多问题,导致开发进展缓慢、利用水平偏低、经济效益较差。主要表现为:部分温泉资源缺乏统一管理,处于任意采用的无序状态;已开发的温泉点各自为政,处于分散打井和自采自用的粗放利用阶段,资源滥采和浪费现象严重;温泉资源开发过程中,勘探、开发、属地三方之间利益关系缺乏有效协调,影响了勘探者、投资者、开发者的信心,制约了温泉旅游发展。

樟树古海温泉

三、发展温泉旅游的目标与路径

紧扣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发展重点,落实发展举措,促进全省温泉旅游快速发展。

(一)明确发展目标

江西温泉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温泉旅游资源优势,紧贴旅游消费市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以打造温泉旅游精品目的地为重点,提高全省温泉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两区三片”(两区:赣西、赣南特色温泉旅游区,三片:赣北、赣中、赣东温泉旅游片)的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使温泉旅游成为江西旅游的亮点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突出发展重点

一是要在产业发展规模上实现突破。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温泉勘探、加快开采步伐、加快项目建设、加快形成规模,尽快建成4个国家级温泉旅游度假区、10个省级温泉精品旅游度假区、15个温泉旅游特色镇和36个温泉旅游度假村,使温泉旅游成为拉动全省旅游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二是要在产业发展水平上实现突破。要推进现有温泉旅游区提质增效,丰富服务内容,提高产品档次,实现温泉游憩方式创新化、温泉经营特色化、泡浴方式多样化、温泉开发持续化、行业服务规范化。要充分利用温泉旅游综合性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特点,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推动温泉旅游与金融服务、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景观地产、疗养保健等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与工业、农业、体育、文化、卫生等行业有机结合,推动温泉旅游向多元产业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和增值链,提升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三)落实发展举措

一是着力打造精品项目。温泉旅游要实现超常规发展,一定要有大气魄、大手笔、大项目、大品牌。要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的原则,高起点策划和包装一批效益好、水平高的大项目。积极引进资本实力雄厚、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主体,合理有序开发温泉旅游资源。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温泉旅游目的地城镇建设,不断完善温泉所在地的供电、消防、环卫、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娱乐、购物、接待等重要环节的配套设施。在项目建设上把好关,坚决杜绝求短利乱开发、低水平滥开发现象。要按照提升质量、高端建设、集约发展的要求,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努力打造江西温泉旅游精特产品体系。

二是着力加强宣传营销。要根据全省旅游形象定位,找准温泉旅游的主题形象,比如,“赣鄱生态福地,温泉休闲乐园”“江西风景独好,温泉润泽天下”等宣传语,从不同角度勾画温泉旅游在江西旅游中的鲜明形象。要广泛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开展各种温泉旅游节庆活动,将温泉旅游作为省级对外旅游宣传的重要内容,向海内外进行整体推广。要大力宣传温泉文化,使温泉度假旅游消费方式成为新的消费时尚。要认真研究省内和周边主要客源市场的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营销,快速提升我省温泉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着力强化管理服务。要加强对温泉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监控力度,杜绝“竭泉而浴”,确保温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加强温泉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保护,在景区规划范围内不得布局与温泉旅游无关的产业,尤其要杜绝高耗能、高污染的工矿企业;温泉旅游开发企业要切实做好废水处理、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要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对温泉旅游经营环境、接待设施和设备、接待服务、温泉卫生、温泉旅游行为等的规范化管理,加快制定和推广温泉旅游设施标准和服务规范。要规范温泉旅游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杜绝假冒伪劣温泉旅游产品,打击各种欺诈、蒙骗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各种层次的教育培训,培养温泉旅游产品研发、营销策划、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并留住人才,为打造温泉旅游产业强省奠定人才基础。

四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要打破思维定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体制机制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鼓励和支持实力雄厚、管理先进、责任心强的大企业取得温泉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要采取多种鼓励措施,通过参股、兼并、股权置换、企业重组等多种方式,引导各方资金加大对温泉旅游发展的投入力度,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要理顺资源管理体制,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区划分割,探索建立温泉地热资源勘探、开采有机协调、相互配合的高效运行机制和温泉资源一体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有效形式。

康养旅游蓬勃兴旺

旅游产业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重创最为严重的产业之一。如何化“危”为机,有多方面的方案。我认为,发展健康养生旅游是一条正确选择的路径。健康养生旅游是建立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基础上,结合风景观赏、文化游乐、身体检测、医学治疗、夏避暑、冬祛寒等形式,以达到放松身心、怡情养性、祛邪扶正、延年益寿等目的的深度旅游体验活动。与传统旅游形态相比,具有滞留时间长、旅游节奏慢、消费能力强、重游率高、强体健身等特点,是传统旅游产业的升级版。江西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康养旅游的独特优势和基础条件。

江西武功山

一、江西发展康养旅游意义重大

1.有利于抢抓健康养生产业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各种压力,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人们对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免疫能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