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会走自己的路。在歌声里,我们也在走自己的路。
“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
截至我落笔之际,新华社联合知乎发起的这个提问,已经收获了个回答。
一万多条回答里,《我和我的祖国》正在刷屏几乎所有中国人的朋友圈。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它就会被唱起。
这首最早经李谷一唱红大江南北,现今又由王菲演绎的经典,从诞生至今,已经整整35年了。
今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每一次唱起,都会被它打动。
但我却不知道它的由来、它的作者,也未必懂得歌中流淌的家国赤诚之情。
生于,浓墨重彩的一年
《我和我的祖国》,诞生于年。
这一年的年末,李谷一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
李谷一的歌声,一下子击中了中国人心中普遍的共鸣,对国家、对自己、对生活的情感。
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几乎不可复制的,造就经典的机缘。
这机缘,不仅来自于时代的大背景,还有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及创作者难以重现的相知之情。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从时代大背景看,年,这一年,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年。
对外,这一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27岁的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击碎了中国奥运会金牌之“零”的历史。
▲年,许海峰夺得洛杉矶奥运会首枚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
也是在这一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香港回归日期尘埃落定。
▲年9月26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草签。
更重要的也许是,在这一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从局部的试点走向了全面的改革。
决定里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实就是“市场经济”)提法,石破天惊。
▲年10月21日刊发的《人民日报》
这意味着,一个更加有活力的中国即将到来。
田间、工厂、学校、街头……
整个80年代,许多人在《我和我的祖国》里听到了中国正在从一穷二白走向改革自强的声音,想到了自己一生与家国同在的努力和奋斗,泪水盈满了眼眶。
一切都是五彩斑斓,一切都是朝气蓬勃。
两个作者,两种人生
台上的李谷一,击中了国人的心,唱红了《我和我的祖国》。
幕后的词曲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歌?一直少有人知。
这首歌的作者有两个:词的作者是张藜,曲的作者是秦咏诚。如果加上歌唱者李谷一,那就是三个。
▲张藜、秦咏诚、李谷一做客《鲁豫有约》
张藜和秦咏诚两人都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音乐家。
而且,两人很有缘分,既是大连同乡,又是校友,都曾求学于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东北鲁迅艺术学院。
长期的共同经历,让两人相识相熟相知。两人的命运却又很大不同,一个相对平稳,一个苦尽甘来。
▲正在创作的秦咏诚
我们先说曲的作者秦咏诚。
秦咏诚出生于年,辽宁大连人。
当时“九·一八事变”已经爆发一年有余,日本侵华步子越走越快。秦咏诚也感受到了这种气氛,家国情怀埋种胸膛。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在沈阳音乐学院求学、工作,一直从事音乐工作,基本没有中断。
在这期间,他谱写了不少作品,《欢乐的草原》《海燕》都是其中佼佼者。
年,不到30岁的他谱写了中国第一部声乐协奏曲《海燕》。
年,他创作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石油工人为摘掉“贫油”帽子的奋战中,鼓舞了无数中国人,至今还在传唱。
▲秦咏诚(左二)在大庆油田体验生活
而与《我和我的祖国》命运紧密相关的,则是在稍早的年,他创作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
这首曲子非常优美,呈现出碧波轻荡、海风轻拂的海滨美景,是秦咏诚对大海的赞歌。
事实上,这首曲子,也是《我和我的祖国》曲子的先声,是它的“母亲”。
才子惹祸,坎坷半生
秦咏诚的人生平稳,另一个作者,张藜又如何呢?
张藜只比秦咏诚大一岁,命运却要坎坷得多。
▲张藜
他同样也出生于辽宁大连,幼时家道中落,穷困窘迫。很小的时候他还受到过日军毒打,有一段时间一听到“日本鬼子”几个字就会哇哇大哭。
多年以后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没挨打,不知道这种皮肉之苦不仅伤及肌肤,更刺痛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从此我渴望自己祖国强大的信念伴随着我的一生。
虽然环境不好,但因为受到搞音乐的哥哥的影响,张藜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了音乐才华,会看五线谱,会弹钢琴。
13岁时他就能写小说,第一次发表文章,拿了50元稿费,足够一个月生活。16岁时,他参加解放军,成为一名文艺兵,走上革命道路,后来又进入东北鲁艺学习。
张藜是个才子,性格如其名“藜”一样,带刺,难免有些心直口快,放言无忌。关于他的各种回忆录、采访报道都显示,在此后众所周知的非常年代里,他饱经坎坷,被长时间下放农村改造。
有人用一段颇为文学化的语言描述过张藜的这一段经历:他点过种,耕过地,赶过车,喂过猪,沤过麻,打过绳,砍过山柴,下过煤井,还曾住在马棚里。
他自己的自述则是:曾和“猪大嫂”“马大哥”睡一个屋,数九寒冬,蹲过连钢笔水都冻成冰疙瘩的冷屋。身体也不好,肾结石、面部痉挛都得过。
这样的日子前前后后过了差不多20年。在艰难时世里,张藜还保持着创作的热情,即使他的作品很多都不能署名。
20多分钟改好了曲,词却卡了壳
年,冰封的国门缓缓开启,张藜也终于获得平反!
此时,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决定再与命运搏一把。他调到了北京中央民族乐团,开始近乎于疯狂的创作。
特殊的人生经历,不仅没有磨灭他的创作才华,反而让他的艺术灵性更加敏锐。
在同事、朋友的帮助下,很短的时间内,他一口气写了几百首歌词,陆续发表。
▲张藜
但这些歌都没有广泛地传唱开了,张藜的大器晚成、名声大噪还要等到《我与我的祖国》问世。
张藜和秦咏诚相识后,张告诉秦:自己很喜欢他写于年的《海滨音诗》,它的旋律很美,很动听,但可惜受限于音调,不适合填词。
年,秦咏诚从沈阳到北京昌平培训。每个星期六,秦咏诚都会到张藜的家里,两人一起聊聊词曲创作。
▲张藜(左)与秦咏诚(右)
有一天,两人聊着聊着,张藜鼓动他改一改曲调。秦咏诚听进了这个建议,一气呵成,不到20分钟就写出了今天传唱的《我与我的祖国》的曲。
但有曲无词也枉然。
秦咏诚20分钟改好了曲,张藜却卡了壳。
这一卡就是半年。他揣着曲子,从厦门的鼓浪屿,琢磨到了湖南的张家界。
这一年的中秋节,早晨,张藜在张家界天子山招待所醒来,他推开窗户,看见眼前晨雾中的巍巍高山,灵感喷薄而出: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这一首词他憋了半年,但写出来也只花了20分钟,和秦咏诚写曲花的时间差不多。
憋了半年,为的就是两句词
《我和我的祖国》,好在哪里?
如果你从头听到尾,会发现《我与我的祖国》歌词并不华丽,自始至终也没有一句豪言壮语的表白。
它有的是河流、高山、炊烟、大海、浪花等具体的事物。它通过这些美好的事物意象,来表达人们对祖国的爱。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浪花与海的比喻,既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又近乎于完美地抒发了个人和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脉之情,堪称神来之笔。
张藜后来回忆说,这首歌最最重要的就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他憋的整整半年,其实就是憋的这两句。
秦咏诚也认为将浪花与海的比喻在此之前还没有过,既深刻又有内涵,形容也很优美。
在写好词的当天晚上,中秋联谊会上,张藜朗诵了词。
第一次朗诵时,张藜的“眼圈儿红了,万股心情都涌上心头,我用它写出了我对故乡、母亲、祖国、亲人的潜藏于心的思念。”
这首歌,词与曲,虽然只花了两个人“20分钟”。但其背后,则是有着两个一言难尽的“20年”。
一个脱胎于20多年前的曲子,一个蕴含着20多年的人生坎坷。
李谷一get到了对祖国的赤诚之心
一首歌要成为经典,词曲歌,三者不可缺一。现在,词、曲都有了,只待歌者。
事实上,也很少有人知道,《我和我的祖国》歌曲最早发表在《音乐生活》杂志上,发表之后并没有得到太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