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故宫口红”火了!“故宫雪糕”又火了!故宫出品,每一次都带着“必是精品”的范儿。从历史深处走来,古老的故宫也在一次又一次网络话题中变得越来越亲民、越来越可爱。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也因打造故宫IP变成“IP”。
11月16日下午,单霁翔做客’中国·南京栖霞山文化名家讲坛、中国南京“一带一路”视野中的栖霞文化高峰对话两场活动。
谈如何“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他细数故宫发生过的大事小事。谈及南京的文化发展、谈及正在全力以赴打造IP的栖霞山,他说:“一是要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二是要深挖自己的文化资源,不要模仿!”
00:46“故宫跑”跑出思考
一定要呼应人们的文化需求
绛蓝色的中式对襟褂,黑色裤子,白底黑色布鞋,单霁翔手持话筒站在讲坛中央,每讲到一次故宫的“网红事件”,都加重了一下语调。
单霁翔讲“故宫跑”。
年故宫举办“石渠宝笈特展”,很多人进了故宫以后直奔展览所在武英殿。跑的人多,跑得快,因此出现了“故宫跑”这个词。单霁翔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个老先生提意见,说故宫博物院怎么搞的?办个展览像办运动会,‘我还穿了一双球鞋,结果第一批就没进去’。”
听到了意见,单霁翔笑言,“那就办一场运动会吧。”于是,他连夜召集工作人员赶制了大约20个牌子、个胸牌,第二天早上不到7点,牌子都整整齐齐立起来,先来的观众分别排第一组、第二组……像运动会入场式那样,一组一组进,老人孩子都不用跑。后来,他自嘲说,“全世界博物馆举办展览有入场式的大概只有故宫博物院了。”
可是,问题并不是办一场运动会就可以解决的。
“人来得确实太多了,过去我们排10米、8米,就称作‘队’,一下排了几百米,几千人在排队。”单霁翔说,尽管作了提示,明确晚上五点故宫闭馆,但还是有人坚持排队。“当时,我看到这种情景确实也很激动,就不计后果地说,大家放心,今天咱们最后一个观众看完了,我们再闭馆。”豪言壮语一出,就有了故宫免费发放方便面一事。
单霁翔回忆,当天晚上八点,他去看望还在排队的观众,问大家累不累。观众说累也要坚持,“就是故宫晚上没有卖水的,有点渴。”单霁翔赶紧让工作人员烧水,给大家发了杯茶。夜里12点,单霁翔又来看望排队的观众。观众跟他说:“饿。”单霁翔又赶紧让工作人员开车到附近转、还翻了院里的库存,最后凑了盒方便面,发到大家手里。
这一次经历,让单霁翔反思良久。“必须要有所改变。”他说,“我们一定要呼应人们的文化需求。”
“严防死守”,守不住文物
“万无一失”,要共同保护
“故宫的每任院长都承担了非常重大的安全责任,每个院长推动工作都付出了极其艰巨的努力。但是,每一任院长都没有好下场。”在很多场合,单霁翔都这样说过,“这是一个高风险岗位,有今天,没有明天。平常说做一件事情要万无一失,我们是一失就万无。因为,珍贵的文物没有了,你对不起这个责任,也对不起民众和国家。”
转变思路。
“文物部门把文物保护视作自己的专利,我责任不大,开放的区域越小越安全,大部分不开放。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利,都有保护文物的责任,只有把保护文物的监督权、参与权、知情权交给每一个观众,文物才会更安全。”提高语调,单霁翔讲得更深,“文物保护,不是把文物锁在库房里面严防死守,而是应该让它们重回人们的生活中;全部交给观众参观的空间才是最安全的空间。”单霁翔认为,要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文物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感受到它们的魅力,才能汇集更多的民众,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单霁翔讲了这样一组数字:过去,故宫只开放30%,到年是52%,年是76%,现在已经开放到了80%。
“很多过去是非开放区的,现在都已经是展区了。整个故宫都是一个清清爽爽、开放的、干净的环境。”单霁翔笑言自己是“平安退休”,他认为这正是得益于故宫的开放,“只有把权力交给社会来守护,故宫博物院才会是最安全的。”
“有一次巡馆,我看到一尊北齐时代的菩萨躺在墙角下,菩萨脸色不太好。”单霁翔的观点是:并不是把文物锁在库房中死看硬守就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
“文物在库房里忍气吞声、蓬头垢面,只有修缮之后放进展厅才光彩照人。”单霁翔认为,文物本就来自社会的创作、人民的创造,应该重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展示它们的魅力。“有魅力的文化遗产才能得到人们呵护,经过人们呵护的文化遗产才是有尊严的,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如何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贴近生活、深挖掘
“每次到南京都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我的爷爷、父亲都在这里生活过。我的父母走南闯北,我们家四个孩子,三个孩子在厦门鼓浪屿岛上出生,唯独我,父亲到东北工作,我在东北出生。三个月的时候,我的父母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抱到北京。一直在北京生活,住了很多传统的民居、四合院,对这种接地气、望星空的建筑环境,我还是感到比较亲切的。”单霁翔笑言,万万没有想到退休前最后一个岗位,是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
在南京聊“文化的力量”,单霁翔讲得虽然都是故宫,但其中透露着他对“如何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思考。他也欣然接受“栖霞山文化顾问”一职。
在被问及,如何帮助栖霞山打造大IP,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时,单霁翔依然用故宫的“故事”作答。
“今天,故宫50%的观众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他们知道,这座传统的世界遗产地是他们可以享受文化、可以汲取智慧的地方。”他说,“文创产品卖得好并不重要,关键是重新树立了故宫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形象。”
单霁翔介绍,如今,故宫拥有种文创产品。如何让文创产品“有市场”?单霁翔透露了一个“秘密”:一是要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要不断地了解人们的消费需求;二是一定要深挖自己的文化资源。同时,要把挖掘出来的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与人们的需求对接,这样才能把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播开去。同时,对于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单霁翔说,“不要模仿!”
一度,外界这样评价单霁翔:一位让故宫文化“活起来”的“守门人”,一位“网红院长”。对于“守门人”,他认可;但对于“网红院长”,他坦言,“并不喜欢”。单霁翔说,网络文化虽然能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但是稍纵即逝,只有通过时间积累沉淀下来的文化,才是持久的,才是人们真正需求的。
来源:交汇点新闻记者胡安静仇惠栋(视频由栖霞山管委会、栖霞区电视台提供)
编辑:徐玲
版权说明
转载需获得授权,如需转载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