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城墙脚下,老门东旁,南京城墙博物馆华美绽放,正是南京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生动实践。
南京城墙博物馆聚力打造成令人民满意的开放城市公园和文化交流场所,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和“博物馆之城”助力。这座以“建精品工程,树文化地标”为标准打造的博物馆,于年岁末与市民开“城”相见。
记者了解到,位于中华门瓮城东侧的南京城墙博物馆,于12月28日起试开放运营,游客即日起可以免费网上预约入馆参观。而28日开放当天,博物馆就迎来了一批专家学者,召开了专家咨询会。接下来,南京城墙博物馆在试开放阶段也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择期面向社会公众正式开放。
玻璃幕墙与周边相映成辉(博物馆供图)
外观:玻璃幕墙映城色,将城墙巧妙收藏
南京城墙博物馆位于中华门瓮城东侧,秦淮区新民坊路边营1号,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若是站在中华门瓮城上放眼望去,博物馆仿佛与城墙、与城市相依相偎,三段反向攀升、长五十米的坡道与中华门瓮城马道遥相辉映,淡灰色的幕墙映射出中华门的青砖、马路上的车辆,古朴而靓丽,低调又醒目。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呈墙”。担纲设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何镜堂团队认为,博物馆是呈现城墙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墙才是博物馆最大的文物,因此着力把博物馆打造成去突出城墙、与城墙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艺术品。
为了实现博物馆“隐身”的视觉效果,外立面需要使用夹胶夹丝幕墙玻璃,这是一种经过复杂工艺制作而成的特殊材料,没有现成可复制的经验。工作人员多次调研,先后试验制作了9种幕墙料材,才最终确立了这套不仅可以增强博物馆的整体结构、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光污染的现行方案。
建造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城墙本体的干扰,同时考虑到秦淮河可能会倒灌导致场地坍塌的问题,在建设之初就确定了“逆作法”的施工方式。与正常的建造流程相反,逆作法的要义就是从上往下进行,做好博物馆的基柱以后,从顶板开始制作,然后从顶板预留的取土口向下层挖土,再继续制作中板和底板,更好地稳定地基,避免深基坑可能造成的坍塌等情况。
年11月,南京城墙博物馆主创建筑师倪阳大师再次来到博物馆建设现场考察指导,当他看到外立面映射出南京美丽的秋色时格外欣喜,大赞“当时方案构思的效果实现了,博物馆融入了环境和光色中,真是一件具有艺术性的展品!”
城砖当起了主角
最大的“馒头窑”
文物讲述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
展品:余件展品聚新馆,最大展品高度超2米
说起南京城墙博物馆,最先想到的文物就是各类城砖。城砖和城砖铭文,包含了南京城墙的烧砖产地、制砖工艺、造砖人员、城砖责任制和书法篆刻、字体演变等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一座活的明初历史资料库,为世界城垣建造史上所独有。博物馆里城砖以阵列的形式与观众见面,余块城砖四面排开,带来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这是一场以城砖为主角的篇章,更是一部由人民书写的历史。除了丰富的砖文文化,还有其他历史见证物,例如展示中国明清城墙成熟的筑城技术、完善的城防体系等多方面城墙内涵。博物馆内最“大块头”的展品当属黎川县南京城墙砖官窑。它的形状像一个馒头,直径超过3米,高度超过2米,后上方还有三支短烟囱。据悉因为体型巨大,博物馆施工时特地在修建房顶之前,把它从上方垂吊进展厅中。
一起展示的还有在黎川发现的砖坯、带有“新城县”铭文的城砖、洪武通宝钱币等物品,共同印证了黎川砖窑烧制南京城墙砖的历史。在它的背后,是一幅巨型精致手绘墙面,再现了当年专家们初见江西黎川砖窑遗址的宏大场面。
科技:沉浸式影院体验“南京城的一天”
明代南京城,人口达百万之众,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南京城墙博物馆用科技手段激发出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数字化互动贯穿基本陈列展始终。
近百平米见方的四重城垣沙盘,再现了明初南京城市的宏大规模,四重城垣环套的格局在沙盘上完整呈现,城门、宫殿、楼宇、寺庙、山石充分参考史料进行复原。配合以多媒体立屏和投影,沙盘“动”了起来,呈现城墙四季美景,解读丰富历史信息。
通过三折幕沉浸式影院,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南京城的一天”。影片生动地展示明朝南京城墙的宏大壮丽、南京城市井生活的气象万千。通过多媒体沉浸式影像,游客可以跨越时光重回明朝的首都南京,以第一视角身临其境地穿行于南京街肆弄巷,感受明朝都城的使臣朝贡与百姓生活,欣赏南京四重城墙的胜景。
基本陈列展以“我们的城墙”多媒体大屏为收尾,点击多媒体大屏,就可以听到百余位讲述者口中的南京城墙是何种模样。讲述者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学子,既有行业中的知名人士,也有你我身边的普通人,他们都以个人记忆,讲述与南京城墙的联系,为游客带来半个多世纪以来南京城墙的历史与变迁,感受南京城墙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联。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在观看完基本陈列展后,或许会对南京城墙、南京城市或是自己生活的城市,产生新的感观印象,不妨走进一旁的“说城”录制空间,分享日常点滴的南京城墙故事,留下自己与城墙的共同回忆。
模型展示城墙建造
学术:打造监测预警平台摘下四个“最”
记者另外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呵护多岁的南京城墙,南京城墙博物馆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高品质地打造监测预警平台。年2月,作为城墙申遗的配套工程,南京城墙监测预警平台启动建设。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城墙中心工作人员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设计人员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和现场勘查,并汲取鼓浪屿、大足石刻等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独具匠心地设计和研发了具有南京城墙鲜明特色的监测预警平台,从而实现了“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同时,该平台在国内城墙类遗产地中摘下四个“最”:一是规格最高——全部采用地理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成果;二是体量最大——可以全方位立体化监测所有现存的25公里城墙;三是功能最全——拥有8个子系统、57个功能模块;四是设备最多——全线共安装套自动化监测设备,不间断监测服务总计个点位。这一串串数字,正是南京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管理南京城墙的写照。
另外,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华美绽放之际,南京城墙保护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年12月,南京城墙博物馆、南京市明故宫遗址公园管理处、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南京市清凉山公园管理处、南京市石头城公园管理处等四家单位整合,设立新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汇聚各方力量推进申遗。
专家们各抒己见
“一个充满挑战的项目,但很成功”
在28日当天举行的南京博物馆“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展览专家咨询会上,各位专家各抒己见。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表示,“城墙博物馆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项目。从选址到题材都是如此。但挑战得很成功。看了很感动。新建筑和周边风貌融为一体,既尊重了城墙,尊重了历史,又让老百姓觉得很接地气,没有感觉是一个新房子和古城墙争来夺去。”
“低调中有高度,灰色中绽放光彩。”这是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的评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院刘鹭也表示,整个博物馆的建筑内外设计巧妙,青灰色建筑与周边融合得和谐又雅致。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城墙,还有城市”
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表示;“随着城墙博物馆的开放,我想,市民能够看到,城墙不仅仅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一段一段的城墙和一个个的城门,而是能够看到城市的整体格局和市民的美好生活。”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昨天在采访中表示:“南京城墙博物馆承载着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一部分重担,所以在内容上把南京城墙、正在申遗的中国明清城墙、世界文化遗产之列里的城墙三个层次都体现了出来。其中,揭示南京城墙的内涵是其核心,城墙建设工艺、历史文化、承载的多样性功能等等都通过不同的文物展示了出来,再通过展现现代保护方式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城墙的研究、理解,让城墙“活”了起来。”
讲述四重城垣
南京城墙博物馆试开放阶段,游客可以免费网上预约入馆参观。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实行网上预约、错峰、限流参观。游客须至少提前一天通过“南京城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