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厦门鼓浪屿旅游,一定到美丽的“毓园”走一走,那是为纪念一个非凡的女子而建的园子。
林巧稚一生沉浸在医学事业上,她忘记了爱情;忘记了婚姻;忘记了子女;更忘记了自己也是个女人。在她所处的时代,独立有事业的女性本就罕见,未婚未育更是被人误解。
可是林巧稚的“离经叛道”却得到了父亲的支持。所以林巧稚追寻自己的理想,活出了一道光,那么她为何甘愿选择未婚未育?
01
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她的父母跟小岛上大多数居民一样,信仰基督教。
在林巧稚五岁那年,母亲不幸患上了子宫癌,离开了人世。医生说,她是因为在生产的时候出现了感染,后期没有及时治疗,就逐渐发展成了子宫癌。母亲的离世让林巧稚万分难过,同时在她心里也种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
林巧稚的父亲林良英早年就读于新加坡大学,他接受过现代教育,极其开明,父亲没有闽南人特有的重男轻女思想,他想把女儿培养成成一个独立自强的人。
所以,那个年代的林巧稚没有被裹小脚。她6岁就开始读书识字,并能说得一口流利英语。12岁时,她踩着一双“天生的脚”,被父亲送去“上女学”,就是当地一所新学校——厦门女子师范学校。
年,18岁的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并留校当了老师。这时候,家里开始给她张罗婚事,常言道,“一家女,百家求”,亲戚邻居及父亲的朋友,来给提亲的不少,可是林巧稚对此很冷淡,她跟父亲说,自己不想过在家相夫教子的日子,她将来想像男人一样外出做事。一贯宠溺她的父亲居然很支持她。
02
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上海招生,林巧稚看到这个消息后决定报考,她立志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如果说林巧稚拒绝婚事,家里人觉得还有缓冲机会,但是对于她要去报考8年才能毕业的医学院,都坚决反对,8年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意味着错过了最好的婚期,但她的父亲非常支持她去学医。
就这样,20岁的林巧稚去上海参加了考试。可是考试也很曲折。
正值炎热的夏天,当最后一场英语考试就要结束时,考场里一个女孩突然晕倒,而监考人员都是男老师,不方便上去救援,就用英文向大家求助,可是埋头答题的考生们都自顾答自己的卷子,只有林巧稚抬起头来,用熟练用英文应答,并放下未答完的试卷,迅速来到晕倒的女孩身边,帮忙处理,这期间她都用熟练地英文跟监考老师沟通。
最后女孩苏醒过来,可是考试时间已到,林巧稚没有机会再答卷了。
也许这是老天有意考验林巧稚,在激烈的竞争中,她在考场上的无意表现给她加了分。监考老师们很看重这个热心的女孩,同时对她的英文能力加以肯定,他们向协和医学院写了一份报告,证明她的英文水平够流利,赞扬她的助人行为具有医德,所以她因祸得福,她被破格录取,一个月后,她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03
林巧稚进了大学,感受到了紧张,当时的协和医学院要求极为严格,预科学习完毕,还需要通过二次考试才能升入医学院,平时合格分数线是75分才算及格,只要其中一门主科不及格,就得重读,这期间,学生淘汰率高达40%。
林巧稚开始了苦读,学校宿舍每晚10点熄灯,但通常12点以后会重新通电,所以林巧稚每天晚上关灯后,她就躺在床上,十二点再起床学习。为了不被学校发现,她用纸把灯泡包起来。8年时间,林巧稚的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度过的。
年毕业时,班里25名学生中,仅剩下16人,林巧稚排名第一,因此她获得了协和医学院的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她是协和有史以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生。
在协和,林巧稚不仅学到了医学知识,还学到了更多博爱,这深深影响了她后来的医生生涯。林巧稚本来可以选更有前途的内科或者外科,可是她却选择了冷门妇产科。
这一切源于林巧稚想起了母亲的死,她深知女人生孩子就是拿生命碰运气,那时的婴儿死亡率高达16%,产妇因难产感染等原因而死亡的不在少数。
所以面对大家的质疑,她只是淡淡地说:“妇产科需要我。”
04
年7月,林巧稚成了妇产科的住院医师,也是协和医学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从那之后,她在产房里度过了60多个春秋,救治了无数个产妇,迎来了5万多个婴儿。
医生是一个没有自己时间的职业,尤其女医生,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只能选其一。林巧稚用自己一生奉献,回答了这个问题。
林巧稚总是小跑着去工作。每当病人排起长队,林巧稚总是耐心地等待所有病人确诊才走,所以经常错过吃饭时间,对林巧稚来说,吃饭睡觉都是小事,她经常拿块烤红薯对付一顿饭。
“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每天快下班时,林巧稚就到每间病房去巡视一遍,如果病人有情况,她就索性忙起来,不回家了。
所以她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普通医生五年才能取得的成就,林巧稚医院住院总医师。
年,她赴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年,林巧稚被保送到芝加哥大学深造。留学期间,国外大学妇产科多次高薪挽留她,但都被她拒绝了。因为她觉得,祖国的同胞比美国人更需要她的医术。
05
年,受时局影响,医院被迫关闭。可是林巧稚闲不住,她走街串巷去查看,终于找到了几间简陋的房子,就租了下来,简单改造成了诊所的模样,就这样她开起了自己的私人诊所。
私人诊所开业的6年的时间,林巧稚亲手救治了多名产妇。林巧稚的举动挽救了无数普通家庭。很多产妇及家属为了感谢她的救命之情,在给婴儿取名字时,都带一个“林”字,林巧稚对此感到无限欣慰,救活一个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
年5月,北京医院得以重启,林巧稚又回了这里当医生。面对战后的一切凌乱,她和同事们积极应对,使妇产科很快恢复如常。
年,医院正式落成。林巧稚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但她仍然喜欢被人称“林医生”。在她眼里,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她对待病人都一样,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06
年开国大典,林巧稚收到邀请,但她以病人多,走不开为由拒绝了。其实林巧稚工作的医院,步行走到开国大典现场只有几分钟。可是她的眼里只有病人。
林巧稚整天都在产房里忙碌着,无论什么事都没有病人重要。之前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妇女代表大会,也被她拒绝过。
这个对事业执着的女人,她不看重名利,她的眼里只有病人。
可是在特殊年代,60多岁的林巧稚也未能幸免,她被迫辞去医生工作,开始做清理马桶之类的琐事,但是她时刻牵挂着她的病人,医院,参与抢救病人的工作。
年,社会恢复了正常,可是林巧稚却意外患上了脑血栓。她在住院疗养期间,花费4年时间,耗尽最后一滴血写下了《妇科肿瘤》,完成了这部50万字的医疗著作后,林巧稚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2岁。
07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这是林巧稚的墓志铭,邓颖超亲手在她的塑像旁种下一棵南洋杉。
林巧稚接生过五万多个婴儿,但她本人却从未结婚,也没有孩子。林巧稚自愿选择了单身。她说,如果我结婚后当了妈妈,就需要花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为了事业我决定不结婚了。
对此,你怎么看,林巧稚的一生,值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