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鼓浪屿 >> 鼓浪屿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为什么你这辈子一直在错过ELLEMEN

来源:鼓浪屿 时间:2023/11/28
北京白癜风怎么办 http://disease.39.net/bjzkbdf/230927/t8go91r.html

有些人错过就算了吧,

但有点地方......

地震前(左)和地震后(右)的九寨沟景区

八月的地震,让九寨沟景区被毁的消息揪紧人心。摄影师李三皮儿连续两年到访这里,他镜头里的九寨沟一度浓妆艳抹,如今却水枯石干。

时间往前一个月,鼓浪屿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让厦门姑娘Cheng既欣慰又遗憾。从社区文化完好的从前到现在极度商业化,这条路走得一言难尽。

而号称会为淹没鼓浪屿出力的古老冰川,在北美的国家公园里过得也不好。24岁的Tracy赶去朝圣,却看到真实的、分分秒秒的融化。

以下是他们的三段自白,只为提醒你:想去的地方就尽快去,不要永远以为“还有时间”。

1.

“后悔没带家人去九寨沟”

叙述人:李三皮儿,摄影师

九寨沟火花海诺日朗瀑布

在去九寨沟前,我总是被别人拍的照片所吸引,又觉得都是“照骗”,很想自己亲眼看一次。

于是在年2月第一次去了九寨沟,全程自驾了多公里,从长沙到成都、九寨沟,经重庆再返回长沙。

地震前的火花海。图/李三皮儿

连续去了两年,前一次是冬季,第二次是年夏天。冬季的特点是景区人少,观光、拍照都方便。冬天的诺日朗瀑布没有水,看起来基本是冰柱状,很有特色。

冬天的诺日朗瀑布。图/李三皮儿

山顶的长海,冬天去也很美,气势磅礴的,唯一缺点是有些地方是枯水期。夏天则能展现出景区最好的一面,游客也最多。火花海植物很丰富,最好看是枫叶,色彩突出,拍照也很好看。

知道九寨沟地震,最可惜的也是火花海,水都流失殆尽了。当时在刷微博,看到地震的消息,第一反应是有没有人员伤亡,以及大自然馈赠的礼物就这么毁了。

震后干涸的景区。图/视觉中国

我整理了在九寨沟拍的照片,发了个微博,大意是火花海毁了,诺日朗瀑布也垮塌,昔日的九寨沟还回得去吗?

转发、留言都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最多人提到的,就是自己计划着去旅行,然而耽误了没去成,结果现在无处可去了。

图/李三皮儿

还记得第一眼看到火花海的时候,觉得眼前的景色太不真实了!湛蓝的水面,加上阳光的折射,真的很美。火花海的蓝里泛着绿,不像其他地方的水,可能就是纯粹的蓝。

水面如镜,周围树木倒映在水中,当时就不由自主地拍了下来,水底沉木也很有特色。图/李三皮儿

诺日朗瀑布是中国最宽的瀑布,落差不算大但很有视觉冲击感。图/李三皮儿

当时一起去的朋友,都有同样的后悔,就是没及时带家人去九寨沟。因为我们回来后都有感触,觉得九寨沟特别值得带家人去。

真的,不是所有美景都能一直等着你去看,不要等消失再后悔。

好希望再能看一次火花海啊。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网上关于九寨沟的摄影作品很多,不一一推荐了,建议搭配容中尔甲老师唱的《神奇的九寨》(“神奇”是真的,震后至今,景区内海子已经开始自净)。

至于NHK那部《地球纪行~熊猫的故乡美丽的九寨沟》,不一定是NHK纪录片中的高分作品,但九寨沟的景致在里面展现无疑。

2.

“别人喜欢什么,鼓浪屿就打扮成什么”

叙述人:Cheng,广告业,厦门生长

厦门鼓浪屿

我并不直接住在鼓浪屿上,但对它这些年的改变也算旁观见证。小时候,鼓浪屿是个普普通通的景区,居民和旅游业和谐共处。05年后开始出现老别墅改造的咖啡馆和家庭旅馆,对当时的我来说,都是很前卫的。

曾经的鼓浪屿全景。图/视觉中国

而这些年我去鼓浪屿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以至于今年它终于申遗成功,我一方面欣慰,一方面也感到遗憾――这里成了过度商业开发使原生社区文化坍塌的典型。

八月初,厦门,通往鼓浪屿的轮渡码头,工人正在搭建金砖会议主题花坛。图/视觉中国

最明显的就是鼓浪屿上的一条商业街――龙头路,类似北京南锣鼓巷、上海田子坊。从某个时候开始,它就充斥着各种奶茶啊,还有附庸风雅的“家庭旅馆”。

从前有老字号自己生产糍粑、馅饼,现在却是不同店家找同样几家工厂下订单,自己换个包装,游客根本难辨正宗。

大多数游客看到的典型鼓浪屿。图/视觉中国

我很喜欢一家咖啡馆,名叫“花时间”,14年停业前开在安海路的番婆楼。那是典型西学中用的建筑,有西方建筑的外型,却融合了闽南古厝,以及红砖的建筑风格。

它看起来和普通洋房无二,很容易被错过。图/chongchong

受到启发,我初三时跟伙伴们做过一个暑期社会实践,调查鼓浪屿的老建筑――那是我第一次带着想要了解、记录的心情,多次踏上鼓浪屿。

“船屋”。图/视觉中国

这栋老别墅叫船屋,初中时一次瞎逛,遇到主人在乘凉,我说我们来鼓浪屿做社会实践,他很友好地邀请我们进去参观。我记得船屋的花园里有很多陶瓷小雕塑,像英国花园会摆的那种。

我觉得“小清新”这个词吧,特别讨厌。厦门被它标签化了,然后它自己又成贬义词了。

一个土生土长的鼓浪屿朋友说:鼓浪屿现在就是,别人喜欢什么就打扮成什么。有一阵好多店面都漆成纯度很高的彩色,不知是不是模仿欧洲清新小镇的感觉。五彩小清新过后,又流行性冷淡小清新、日式木材小清新。

后来店家们被几度勒令整改,不允许破坏老建筑、不允许起低俗店名等等。图/视觉中国

刚申遗成功那会,《新周刊》出了篇10万+,叫《逃离鼓浪屿》,里面说鼓浪屿可能是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方,相当于一个超老年型社会。十年间,医院只剩一个卫生所,从前六所小学只留下一所。鼓浪屿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人走了”也是重要原因。

一位老太太独自坐在知名的“张三疯欧式奶茶铺”前。图/视觉中国

说真的,申遗这件事情让我抱着一丝丝期待,就是有关机构、当地人,真正反思一下怎样恢复这里作为社区的生机和气质,毁掉的部分有没有什么办法弥补,不让它变得更糟。

《迷失鼓浪屿》著/Air夫妇

“花时间咖啡馆”店主夫妇出的书,里面介绍了鼓浪屿每幢建筑的来历――它直到现在还在我家书柜放着。

《鼓浪屿建筑丛谈》著/龚洁

龚洁是前厦门博物馆馆长,他的这本《鼓浪屿建筑丛谈》,被长居鼓浪屿的舒婷形容成“百看不厌,胜过任何畅销小说”的一本书。如果你有意深入了解鼓浪屿多达栋的老建筑,读一读它吧。

3.

“可以亲眼看到脚下冰川在融化”

叙述人:Tracy,现居波特兰,产品设计师

班夫国家公园冰川国家公园

班夫国家公园。图/Tracy

刚开车到班夫的时候,其实没有看到冰川,只看到光秃秃的山。我们不知道冰川要从哪里上去,直到到了游客中心。

那有一块介绍牌,说几千年前,冰川的长度其实一直延续到我们所站的地方。而这时我们回头望,却看到冰川只剩下很小一部分,不到总长的五分之一。

上冰川需要坐特殊的旅行车,轮胎非常大,直径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身高,需要很大摩擦力才能在冰川上行进。图/Tracy

第一次上冰川,感受是真的很蓝,而且是那种透明的蓝(照片里不明显)。

更让我震撼的是,当我站在冰川上的时候,真的可以看到它表面以下有水在流动――我原本也知道冰川融化的过程,但没想到是这么明显。

不管走到这块冰川的哪里,都能看到细流般的小水流(这些融下来的水就成了班夫很多景点里的大的瀑布)。你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这块冰川正在消亡,也能理解为什么那么长的冰川只剩下这么小一点。

知名拍照处――加拿大国旗。上去的游客基本上都注意到了冰层下面在融化。图/Tracy

为了保护冰川,人和车可以进入的只有一小块,更多地方是被拦起来的。浏览时间也有限,上去15分钟就要随车下来了。游客中心有完整的冰川复原图,真的可以感受到原本是非常宏伟的冰川,现在却只剩下尾端的一小块。

冰川国家公园。图/Tracy

最近我还去了蒙大拿州的冰川国家公园,虽然叫“冰川国家公园”,但其实那里已经没有冰川了――在多年前,它曾经几乎被冰川覆盖。

在当地人推荐下,我们还泡了个雪山脚下的天然温泉。图/Tracy

当我欣赏景色的时候,我也在想,我们这样旅游业的开发,对冰川消融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当然,细想这件事,其实也很难辨别到底怎样是正确的。它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这只是一种互动。冰川都融化,带来的又是一番新的风景,你不能说怎样的风景比怎样更美。

这类“人和自然到底怎么相处”的问题,我没有答案,但还是会希望我的后人能看到这样的风景。

融下来的水成了瀑布、河流和湖泊。图/Tracy

单从景色来说,班夫是我去过十几座北美国家公园里最美的。当时觉得拍出了人生最好看的一张长曝光瀑布,但现在回头看看,啊,真是拍得一沓糊涂。图/Tracy

在班夫有片湖,每年到固定季节干枯,过段时间水又在一夜之间回来。科学家通过投放无污染的跟踪染料,发现它和很远的另一片湖是相通的,每年因为压力,水就会在两者间来去。

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这边有冰川那边有温泉,都可以在一个地方。冰川消融带来的问题是巨大的,但与此同时,如果冰川不消融就不会有好看的瀑布,不会有好看的湖泊。

《狂野阿拉斯加》(WildAlaska)

对冰川生态的了解,是在纪录片里加深的。在美国一些极寒的地方,比如阿拉斯加,冰川和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关。

奥巴马参与的那期《荒野求生》,就是以阿拉斯加的冰川为背景,同样推荐一看。

《地球脉动》(PlanetEarth)第二季

相比专讲冰川的纪录片,PlanetEarth让人从冰川消融的影响结果(动植物),直观看到地球上的现状。如果你还只知道海平面上升,那应该补一补了。

#来,在评论区说说

你再也看不到的地方吧

让回忆更泛滥#

编辑:Dj(大)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