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进入第三天,关于景区的各种排行榜陆续公布。鼓浪屿今年喜提第一,不过,是游客吐槽榜上的第一。
刚才,看到这篇:《全国最坑景点,它排第一》。厦门、鼓浪屿在其中,很是夺目:
“根据知乎和虎扑上多条针对坑爹旅游地的讨论(数据来源于虎扑《有哪些地方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知乎《最让你失望的国内旅游城市或者景点是哪里?》两条帖子下的所有回复),我们找到了国内出游最容易踩坑的城市TOP10。
其中,厦门、西安和桂林,荣膺前三名,遭到了最多的吐槽……
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厦门的鼓浪屿。不少文艺青年,曾经都对鼓浪屿的海岛风情、小清新画风抱有美好的幻想。然而多条相关帖子告诉我们,大多数人的鼓浪屿之行,几乎就是场幻灭之旅。
尤其是曾经人山人海堪比春运现场的轮渡码头,到上岛以后黑压压的人流,再到古镇上的清一色淘宝实体店,过度开发的鼓浪屿让网友们深深体会到了啥叫累觉不爱。”
要说“过度开发”,其实这是一个在景区很普遍的现象,并非鼓浪屿独有。为何鼓浪屿在游客吐槽榜上喜提第一,我觉得原因并在不这里。
吐槽,源于失望,失望,产生于期望值和实际体验之间的落差,这个落差越大,失望就越大。鼓浪屿之所以被游客吐槽最多,我认为原因在这里,就是鼓浪屿没有给游客提供符合期望值或者说至少不大幅低于期望值的旅游体验。你明明是“世遗”,是“万国建筑博览会”、是“音乐之岛”,可是你这些价值体现出来了吗?跟游客产生互动了吗?游客过来,只感受到一些朦朦胧胧的小文艺小清新,甚至连这些都没有感受到,只感受到人挤人、只看到各种淘宝实体店,TA能不失望吗?能不吐槽吗?我辛辛苦苦地大老远跑过来,漂洋过海地、满怀期待地来了,你就这样糊弄我?
我觉得厦门、鼓浪屿是时候审视一下“文艺”、“小清新”的城市形象了,这种建构出来的城市形象让厦门很有乌托邦色彩,似乎来到厦门,就完成了对北京、上海、深圳等现代都市的逃离,花上不高的成本,就进入了“慢生活”的世界。这种乌托邦色彩,既和厦门作为一个中心城市的角色相悖,也和实际的生活相悖。而且,这种乌托邦色彩,已经对厦门的本土文化构成了严重的遮蔽,功夫茶、各种民俗,以及鼓浪屿上的建筑、音乐的价值,都在这种遮蔽之下失语,难怪游客到了厦门、鼓浪屿,感到的是热闹而空洞。相反,这些闽南本土文化,在泉州保存得挺不错,游客到了泉州,喝喝功夫茶,逛逛开元寺,看看洛阳桥,能感受到很多在地文化体验,也就有越来多的人在社交媒体上推荐泉州,认为泉州是一个“宝藏城市”。
这是"DT财经"做的一个图表,以此而言,“闽南”热度不减,来闽南的游客不会减少,但看这个趋势,泉州将把厦门取而代之。
厦门、鼓浪屿,什么时候才开始注重自己的本土文化呢?尤其是鼓浪屿,明明是“世遗”,却好像一直不想让游客感受到“世遗”的价值在哪里?比如,怎么让游客在穿街走巷的时候,感受并了解鼓浪屿建筑的价值和魅力?举个例子,菽庄花园是一个融合了东西园林艺术的园林,那么现在的菽庄花园,有让游客感受园林之美的愿望吗?有足够的跟游客的互动度吗?这些信号不发出,这些价值不体现,游客自然只是到此一游、匆匆而过,然后,吐槽。苏州园林有很多,苏州也一直在用各种方式传播园林之美、园林的价值何在,这样,游客参观了苏州园林后,如果感受比较空洞,那TA一般也是会反问一下自己是否在行前做足了准备,或者是否在参观中过于走马观花,TA一般不会认为苏州园林是空洞的。
在游客的吐槽中,鼓浪屿的“人设”崩塌了。
要我看,崩塌得好。
空洞的“人设”崩塌了,扎根于本土文化的旅游形象才谈得上建立。
何书彬亲,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