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昨天央视新闻刚发布的消息。
#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例#
占比3.8%,其中已经有6人不幸殉职。
这些英雄我们或许并不认识,但他们如此拼命,却正是为了我们。
每一个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嘉奖。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人物,就包括他——
钟南山。
最近网友们常用「国士无双」这个词形容他。
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
钟南山出生于年10月20日的他,如今已经83岁。
精神抖擞,目光矍铄,气宇轩昂。
年非典,身处疫情最严重的广州,喊着「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年新冠肺炎,一马当先奔赴武汉,向公众披露「人传人」。
经过在武汉的三周,钟老明显沧桑了许多。
央视采访他,给出的评价是「敢医敢言」。
钟南山不仅仅是位医生,更已经成为了一种定海神针般存在的「国民符号」。
他医术超群,呼吸病学方面的建树早已赢得业内肯定。
他身材健硕,曾经获得中国第一届全运会米栏的冠军。
他热爱生活,保持运动,会踢足球,打篮球。
80多岁的高龄每周要做三四次的全套健身运动:
跑步、哑铃、单杠...
这种运动强度,是很多年轻人都赶不上的。
不仅如此,钟南山的语言能力也引人注目。
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英文;
回答香港记者提问时,切换到粤语。
根据我查到的相关资料,他应该还能熟练掌握闽南话、贵阳话等多种方言。
这种毅力坚韧、胸怀广阔、专业超群的国之栋梁,的确罕见。
钟南山何以成为钟南山?
很多人都会以「医学世家」轻松带过。
其实,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是他波澜壮阔的家族历史。
父亲钟世藩,母亲廖月琴。
两人均是福建厦门人。
一家四口:钟世藩、廖月琴、钟南山、钟黔君
钟世藩是我国著名的儿科医生,属于开山始祖的级别。
幼年时光非常坎坷。
关于钟世藩的传闻有很多,一说他8岁时就被遣往上海给人做仆人,一说他被抱养寄人篱下。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并没有在父母庇荫的境况中长大。
由此养成了刻苦坚韧的性格。
钟世藩21岁时,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
当时这个学校由美国人操办,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录取40人,毕业8人。
钟世藩就是这8人之一。
多年以后,他拿到洛克菲勒奖学金,前往美国辛辛那提医学院进修。
成为当时中国难得的有海外经历的人才。
钟世藩用英文写病历
年钟南山出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钟世藩在南京工作。
年,日本轰炸机空袭南京市,钟南山还在襁褓之中,家中顿时被炸成废墟。
他差点死了。
是外婆拼尽力气在瓦砾中把钟南山挖出来,才救活了这个孩子。
南京沦陷,钟世藩带着一家老小辗转到长沙,又到贵阳。
新中国成立后,他留在了广州。
一边行医,一边在岭南大学任教。
钟世藩不仅是临床医生,更是研究型学者。
条件艰苦的年代,他会在自己家里喂养几百只小白鼠做实验。
儿子钟南山就帮着养。
形容父亲时,钟南山总提到这么个事情。
他上小学时,把本来用来交给学校食堂的钱,拿去买了零食吃。
后来被发现了。
父亲没有打他,也没骂他。
沉默后只说了句「南山,你好好想一想,你这样来骗我们,到底做得对不对」。
钟南山回忆这一段时,还会下意识用手摸耳朵。
当年那一幕,至今都还会令他感到羞愧和紧张。
这之后他就把「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当做一则人生信条。
非典时期,上级领导要求他在新闻发布会上「配合」。
众所周知,他没有。
反叛地说出「疫情没有控制住」。
他做出那种选择,与父亲不无关系。
当时正值清明节,每年这天,钟南山都会把父母的骨灰盒拿出来,回忆曾经与父母发生的故事。
隐瞒还是说真话?
在手捧父亲骨灰盒的那一刻,也就明晰了。
自然,父亲的言传身教带给钟南山巨大的影响。
不容忽视的,还有母亲廖月琴。
更具体地说,是廖月琴所在的鼓浪屿廖氏家族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这一家族,人才辈出。
有人整理出这么一副脉络图。
可以发现,钟南山的表亲基本都是医生。
舅舅廖永廉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姨夫戴天佑,获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硕士学位;
表哥戴尅戎,骨科学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年当选)。
如果再往旁系几代追溯,林语堂居然是钟南山的姑外公。
廖氏家族的女性们也都非常厉害。
鉴于当时的年代因素,女性的职场通道非常少,但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入读了协和大学的护理专业。
新中国成立后,还医院的创始人之一。
舅妈陈锦彩,也是就读于上海的高级护士学校。
舒婷曾有一本书叫做《真水无香》,回忆家乡鼓浪屿的故事。
里面详尽描述了「廖医生娘」陈锦彩的为人。
悲天悯人,乐善好施,古道热肠。
身后站着这样一个优秀的家族,就算没有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那种「见贤思齐焉」的意识影响力,可见一斑。
钟南山与舅妈陈锦彩
钟南山自带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典士大夫气质,也算是家族传统了。
可是这样的钟南山,学医之路并不顺利。
他高中时期,体育天赋就显露出来,代表广东省参加上海全运会,米跑了全国第三。
后因家里绝不同意其从事专业体育,才补课去考了大学。
年考入北大医学院后,又被学校安排去参加市运动会,接着又是全运会。
于是,就有了年中国首届全运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米栏的全国纪录。
细算下来,他在大学里能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普通同学少很多。
那是个「服从分配」的年代,之后又遇上文革。
毕业之后,钟南山当过工人、编辑,还搞过放射生物化学。
11年间,没做过医生。
「我上大学时做师资,从事新专业,后来搞放射生物化学。一直都服从分配,从来都是标兵、先进。所以从年到年,整整11年我都没做医生。做医生是我的愿望,但不是我所能选择的。医院还是因为我爱人的身份,这也是她挑定的,因为它离我们家最近,用不着整天下乡。」(《人物周刊》采访)
医院工作时,他已经快36岁了。
知道自己落后了,便拼命学习。
8个月的时间内,体重减了一个码,原本圆润的脸庞瘦地高颧深目,走路也在思考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钟南山获得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的机会。
那是他第一次出国。
真出了国,他发现自己的英文根本不够好,于是在跟家人通信时,便用英文书写。
而父亲每次收到信,都会像批改作文一样修改一遍,再寄回给钟南山。
一年之后,钟南山便会流利使用英文了。
在留学期间,他发表了一些列重要的英文论文,赢得国外专家的认可和尊敬。
年,钟南山回国,一直在广州呼研所工作。
期间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那之后的很多事,我们都知道了。
钟南山给广州医学院的学生上课时,一直强调一句话:
我们重点的不是治「病」,是治「病人」。
他是著作等身的院士,是身材健壮的铁汉,是经历无数时代浪潮拍打的强人。
可他依然保有一种难得的赤诚感。
他谈到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时,会眼含泪光;
谈到李文亮医生时,忍不住哽咽。
每一个人,在他心头都无比重要。
这就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信他敬他的原因。
鱼叔相信,在当下的中国,很多医护人员都跟钟老一样。
医者,仁心。
惟愿你们平安归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