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鼓浪屿 >> 鼓浪屿新闻 >> 正文 >> 正文

汉语拼音的起源及历史发展问题

来源:鼓浪屿 时间:2023/3/2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26/6025062.html

前言背景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古人学习文化,学习汉字是用什么方式开始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60年代出生的人,学习汉字文字已经变得非常简单,根据汉字拼音注音,学习一个汉字几分钟就可以学会,掌握好了这套方法和规则,自主学习生字也是如鱼游水。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简单,还要从年2月11日,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说起。年秋季之后,《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也就说,在这之前,我们学习汉字是比较的困难的。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注音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例如:如“东”(都笼”东”)两字相切;如:莘,直音:深。补充: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方法、即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古人因为没有拼音文字,用两个汉字来注一个字的音。 个字(反切上字)注声母,第二个字(反切下字)注韵母和声调。

例如:酒子酉切。于声母为精母,西韵母为有的,声调为上声,故酒精声酉韵上声。因为古代的发音和现代的不一样,所以不能用普通话把当时的反切发音出来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

如果说古人学汉字,没有拼音方案这个说法是不恰当的,那中华文化文字是通过什么形成的共识?所以,经过前人的诸多考研,其实拼音的方案,要从几千年前的周朝就已经开始,真正正式从以字反切的方法转向西洋文字字母来进行汉字注音,可以有历史可考是从唐朝时期,佛经宗教书籍在大唐传播开始。经过,宋辽元蒙古族的八思巴文字注音,明朝开始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注音方法。

关于拉丁字母注音的缘起

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是比我们熟悉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更早进入中国,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内地长期居住的天主教耶稣会士。当时,明朝政府除了允许朝贡的使节和澳门葡萄牙商人短暂进入中国内地外,并不许外国人入内地长期居住。这也得益于罗明坚超人的禀赋、意志力和人格魅力,但更重要的是,罗明坚对于中国文化由衷地认同、尊重、热爱,使他能在中国内地长期居住,也就是他开创了拉丁字母对汉字注音的历史作用,为中西文化交流铺路,并贡献诸多“ ”。他编写了 部汉外辞典《葡汉辞典》,这套方案包括了28个声母,53个韵母,后世称为“罗氏拼音”。三年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了广东,因当时的环境,太多拉丁字母的发音兴起,而且存在一些发音缺陷,他根据广东人的发音,用拉丁字母编写了一套新的注音方案,并写了一本汉语拼音书籍叫《大西字母》,这也是我们后来经常讲的 份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与罗氏拼音相比,有了声调的标注,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利玛窦死后,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又写了一本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书《西儒耳目资》,当时的很多地图就是用这种拼音来标注汉字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这些拉丁字母注音汉字方案的兴起,推进了汉语拼音的历史发展进程,只不过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基本上是外国人进行中国汉字语言的学习。就跟我们现在有些人一开始学英语会用一连串的汉语来注释英语单词发音一样,因此,本质上算不得汉语拼音。

拼音之父

其实说起《汉语拼音方案》,也是经过了相当漫长的一段发展历史。近现代我们熟悉的参与汉语拼音方案标准制定的汉语言专家周有光先生。还有更早的一位在清末年间,中国拼音文字运动的先驱者卢戆章先生却可以称得上“拼音之父”。卢戆章有一本书叫《一目了然初阶》,这是中国人自己拟订的 部拼音方案和 本拼音文字课本。在鼓浪屿西南部海边,美华沙滩和鼓浪石之间,矗立着一座卢戆(zhuàng)章像,正面刻着如下文字:“卢戆章,厦门同安人,居住鼓浪屿,语言学家,年在厦门首创切音新字,开中国拼音字母之先河,并在推广京音统一语言,推行白话口语,使用简体汉字,提倡新式标点,实行横排横写等方面,贡献卓著,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座雕像的后方,有一条名为“拼音道”的路,通往安献堂,花岗岩路面上,刻着很多拼音字母。鼓浪屿上的“拼音道”,这条路,因卢戆章而得名,他素有“拼音之父”之称。包括大家有机会到福建鼓浪屿的话,可以去瞻仰一下这位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人。

汉字拼音的趣闻

虽然在汉语拼音的历史发展脉络中,周期漫长,可在规范和使用的过程,真正开始对中国人产生直接影响的,要从年,鸦片战争开始之后,威妥玛随军入华,成为英国驻华任职外交官,长达41年。后来成为剑桥大学 位汉学教授。由此,他写了 本由北京口语化的《语言自迩集》汉语课本。他以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创立了威氏拼音。在年中国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前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影响较大。年后,逐渐废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家如果仔细的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北京大学,拼音为什么是“PEKINGUNIVERSITY”?青岛啤酒的商标上的拼音竟然是“Tsingtao”?香港是“HongKong”难道是有人粗心,写错了?

其实,这是在年春在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中,在对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写法进行统一和规范,以翟理斯所编《华英字典》()中的拉丁字母拼写法(即威翟方案)为依据并进行了调整。为了适应打电报的需要,会议决定不采用任何附加符号。这种拼音系统被称为“邮政式拼音”,在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继续使用,成为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系统。也就是说,邮政式拼音是在威妥玛拼音基础上进行修改的结果,但只用于地名的拼写。

汉语拼音推行之后,威妥玛拼音法虽在国内基本不再使用,但在西方学术界仍较为流行。某些历史名人的英文拼写方式也采用了威妥玛拼音,例如:孙中山SunYat-sen,毛泽东MaoTse-tung,蒋介石ChiangKai-shek,宋庆龄SoongChing-ling,宋美龄SoongMay-ling,等等。这是需要特别留意的,有人在把这些人物译回汉语时就闹过笑话。有些使用威妥玛拼音的专有名词已被吸纳为英文的外来语,例如:功夫Kungfu、太极Taichi、易经IChing、清明节ChingmingFestival、宫保鸡丁KungpaoChicken等等。碰到这些词时,也要特别留意,否则也会闹笑话。简而言之,威妥玛拼音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