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山,金榜公园以金榜山得名,地处厦门市中心地带,紧邻厦门火车站,其范围西起金榜山,东至梧村山,北近厦禾路,南至金亭山和面前山,面积91公顷,为厦门市区面积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公园,是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本段引自网络)。
其中“金榜钓矶”为厦门二十景之一。
坐车到金榜公园站,下车前行百米,右转。
此处路口分为三道,最右为金榜公园入口有车行、步行道;中间为通往火车站南广场车道;
最左侧为一个停车场车行道;车行道再靠左,又有步行道,有“陈化成墓”路标,临近金榜路58号,沿此可步行到陈化成墓。
公园门口有人造石三四米高,右书“金榜公园”,左刻北宋诗人张翥《金榜山》五言律诗:
衣冠陈氏族,桃李薛公园。
场老遗文古,岩僧旧迹存。
苔矶荒碛岸,金榜勒瑶琨。
已怜松特异,尤喜石能翻。
入园沿右侧前行,不远便可见“陈黯石室”路牌。
沿路牌指向前行,未到石室,先见巨石伏地,约有三四层楼高,横空无依。
下则有石壁,上有巨幅石刻朱熹先生《金榜山记》,石刻字形为一九九一年谢澄光先生所书。
细读之:“金榜山,在嘉禾廿三都。北有岭曰薛岭,岭之南,唐文士陈黯公居焉。岭之北,薛令之孙徙居于此,时号南陈北薛。……”
原来,张翥诗中“衣冠陈氏族,桃李薛公园”,说的是这么回事。
一九九一至今已三十二年,流水苔痕,渐成石瀑,数行字迹难辨。且石刻文不加点,今人读来,好比上了语文考场。
念及陈黯先生十八举不第而自称“场老”,此场者,考场之场也,故而经多番搜索,我从网上《厦门志》找来原文附于评论,与诸君分享。
朱熹先生为何如此推重陈黯先生?
历史上,厦门是文明、文化开发较晚的地区之一。
而陈黯公是唐朝知名文人,几可算文化先行者。其德其才,皆有可圈可点之处。下引一段网络介绍:
陈黯,(约—)字希儒,号昌晦,又自号场老。唐朝文学家。泉州南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父早逝,事母甚孝。10岁能诗,13岁拜见清源县令时,县令嘲笑其脸有痘瘢,立即赋诗自辩,“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加。天嫌未端正,满面与妆花,”由此名闻乡里。40岁后屡次赴京应试均名落孙山。老年潦倒,隐居金榜山麓。
《金榜山记》石刻左端,有石阶,随山势蜿蜒而上,隐入大石之后不见。
于是得句“石径随山转”,颇为自得,后归来一查,南宋释文珦《坠壁岭》有“石径随山转,迢迢十里馀”云云,既怒且喜。
所怒者,大好句子被古人占先,所喜者,为诗暗合古人,也算有点水平吧?
登上石径,于巨石之下回身,可略见山下风景,视野可为观景点。
复下石径,由石壁左侧前行,即到陈黯公石室之下。
举首而望,左右巨石夹一窄径,才通人。向上数十步,复有巨石上下层叠,中空一人多高,便是陈黯公石室了。
拾级而上,山气透衣,天然凉意,远胜空调。
左侧石上爬藤横斜,右侧石上则青苔盎然,想是日照不同,而至左右有别。
于是得句:阶侧苔痕绿
只是写实,大不如随山转句。
在石室前小立片刻,经后人整饬重建,顶端有“钓隐”石刻,路旁外加护栏,石室地面甚至扫了水泥。
回望来处,石径右侧有陈黯公半身像,只是古人已杳然。
以重游故,于此得句:访幽重吊古
出石室左行数步,歇汗片刻,清风徐来。头顶古岩盘空,林木扶疏而不及石高。
于是得句:突石遮天日
起而转过石后,见斑竹数丛,随手自对:突石遮天日,幽篁足泪痕。
过竹丛前行,闻水声。
寻声不百步,有池水深绿,举目见瀑布二十来米,瀑布旁有水榭依石壁而建,足下则有桥通水榭。
于此得句:水榭飞流下
时当盛夏,池中多落叶,偶有腐臭味,不喜,即复前行。
随路而转,不远即见一石壁耸立,有清流沿壁缓流而下而成小池,睡莲三五丛,散于水面。
道旁有现代石碑,简介厦门二十景之金榜钓矶景群,实含陈黯石室、玉笏、《金榜山记》石刻、陈化成墓。
石壁上有石刻大概为“金榜山隈鹭水涯,有唐场老此垂丝。如今只剩遗矶在,千载滩头泛碧漪”,可能是今人诗句,不予置评。
据载,陈黯公于山上建有迎仙楼,用于会友。
钓矶为哪块,可能并无确指,但遥思前贤科场失意,归隐于此,居石室,钓秋水,会良友,著诗书,着实慨叹莫名。
石碑前行数步,右侧十六丈玉笏巨岩巍然,气度沉雄,其柱状如刀削斧劈,真乃自然伟力。
厦门景点多有奇石,如鼓浪屿上日光岩、鼓浪洞天,虎溪岩、植物园中万石涵翠、太平石笑、醉仙岩、象鼻峰、万笏朝天,金山松石等等,形态各异。
钓矶景群以陈黯公爱此奇石、山水隐居于此,奇石山水复因陈黯公而成名胜,人文地理,相辅相成。
迎仙楼,今后人重建于钓矶不远处,以从前曾到之故,便未前往,转道向陈化成墓,后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