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玉
如果说,现代中国有一座城,能够让你想起: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那么这座城,一定是厦门。
厦门是福建的一分子,但它与福建其他城市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它没有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也不像泉州、漳州曾在古代中国书写过浓墨重彩的篇章,但它却似一颗熠熠的明珠,闪耀在中国的东南海岸线。
对福建的认识,结缘与诞生在这片土地上众多的文化大家,林语堂、林徽因、冰心、郭风、舒婷,他们在这里停留或走过,这里是他们生命出发的码头,更是他们精神的原乡。
喜欢厦门,便始于一位文化大师,他叫林语堂。
八闽大地自古文化氛围厚重,林语堂便是其中最知名的一位文化大家。这个出生在漳州的闽南人,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他在东西方语境中游走,用西方人的语言描述东方,用东方人的思维解读西方。
闽南潺潺的花山溪,古老的土楼,故乡的山山水水,都化为了他书中袅袅的青烟,那一片青山绿水,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
林语堂很长一段生活是在厦门渡过的,他在这里读书成长,也在这里找到了终身的伴侣,他更从这里出发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投身到了文学的殿堂。
“我的梦想我的感知我的趣味甚至我的性情,我的灵魂和肉体,都和这个小岛息息相关。”
这是舒婷的《我的厦门》。
那个25岁写下《致橡树》的女子,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照亮了一个时代的天空。即便诗歌作为一种高雅文学的载体,现在受众并不太多,但它却一直承载着我们永恒的诗与远方。
舒婷一直居住在她喜欢的厦门,居住在安静美丽的鼓浪屿。有人说,她是第一个完成诗意栖居的作家,或许也不为过。
听说有很多人到了厦门,都会去寻找隐居于此的诗人,以至于,她的住处已变成一处旅游景点,为此,舒婷还曾多次搬家。
我想,对于文人,比起名利的喧嚣,还是更喜欢安静地做学问。作为厦门的女儿,她的诗歌一大半都是在讴歌鼓浪屿与厦门,可见,她对这座城的热爱。
余光中说:“与海为邻,住在无尽蓝的隔壁,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
厦门正是这样的一种存在。鹭江渔火、一街灯火、满树繁花、碧海长风,它常常令人心动不已。
这个海风宠幸的南国之城,每到夏天,花开满城,洁白的浪花轻轻地摇荡着鼓浪屿的酣梦;年年冬来,温暖的阳光便会以四十五度的斜角亲吻着它的额头,光线漏过疏影,在朱红的窗棂间,染上深深浅浅的暖黄;
夕阳下沙坡尾小渔港三三两两的小船摇荡着微醺的光影,街边精致的小店在温情脉脉中蕴贴着清欢。
凤凰花花开两季,装点着这座城市的每一条街巷;三角梅恣意怒放,点亮着鹭岛的春夏秋冬;暮色下的钟声,在轻吟浅唱中守望着黄昏;
盘根错节的榕树,爬满了胡须,生长出动听的故事;此起彼伏的涛声,打湿了每一个惆怅的黄昏,风的低吟,海的清唱,细说着欲语还休的缠绵与相思……
厦门的历史称不上悠久,直到宋朝它才被命名为“嘉禾屿”,在明朝,它是抵御倭寇重要的军事要塞。后来它又被称为“钢琴之岛”“音乐之乡”、“花园之城”。
厦门虽然偏安东南沿海一隅,却是一座包容开放的城。
它枕着大海的波涛清新而美丽,它融合多种文化自由而惬意,它在一种轻松舒适之中,凝练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与精神气质。
它既有闽南文化的底色,又有西洋文化的现代、同时还兼具南洋文化的底蕴,的确是一座“来的人,不想走,生长在这里的人,也不想出去。”
窄窄小巷中细碎的光阴、街头教堂里悠扬的钟声、怒放的木棉、慵懒的猫咪、典雅的洋房,古朴的小巷、海滨的美食,它们静静地释放着一座文艺之城浪漫迷人的气息。
这是一座适合生活的城,它既有中国文化的古朴端庄,也有时尚生活的清新雅致,生活在这座城的人们悠闲而自足,泡泡茶、聊聊天、吹吹海风,他们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