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厝边”
作者/王斌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厝边”,闽南话意为邻居。说起“老厝边”,许多人一听就心生暖意,勾起时光深处的许多温馨回忆,满满都是岁月不老的鲜活画面。
旧日的时光漫长而沉静,我的童年是在中华老城区的墙顶巷度过的,记忆中,那段岁月好像是停滞的,老宅院、旧楼房、石板路青石条凳,仿佛都被悠悠岁月打磨得光滑润泽。
那时的老城区,闽南人家的传统大宅和华侨回乡建成的小洋房鳞次栉比,普通人家的老旧瓦房同样挤挤挨挨,满腹诗文的饱学之士和步履匆匆的工人师傅在老巷里同出同入,鼻息可闻。
那时安装自来水的人家屈指可数,巷里的老井和几家老宅院的青石井便成了老人小孩最常光顾的地方。曲径通幽的小巷,古朴清幽的宅院,因了大家的提水洗濯而喧嚣热闹。那时的街坊邻居们若有亲朋来访,主人恰好不在,左右邻居便会殷勤款待,真是“远亲不如近邻”。那时的“厝边”,大家白天很少关门闭户,各家各户的孩子登堂入室,嬉戏耍闹如入自家,就是大人们在家时,每到午饭或晚饭时光,也是手里端着碗,米饭上堆着菜,东家逛逛西家聊聊。
我小时候独爱夏天漫长的日子。因为巷子里玩伴众多,十来个小伙伴既是“厝边”亦是同学,十分亲近。我们自己做风筝放飞,扎铁环排队溜圈,打陀螺比赛飞旋,养金鱼斗蛐蛐,抓金龟摘杨桃,一分钱的烧饼几个人分着吃。小脑袋紧挨着趴在小桌子上刻小人儿,彩纸上的人都是《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里的人物。那时,与我家紧邻的两户人家都是印尼归侨,常在家中说印尼话,耳濡目染下,小时候的我竟也能说一口印尼话。两户印尼邻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夏日睡觉用抱枕,他们的抱枕足有一米多长,抱着睡很是舒服。因看我实在喜爱抱枕,邻居大婶还专门做了一个崭新的大抱枕送我。
夏日小巷的晚上最是热闹:老华侨泡着功夫茶,眯着眼睛悠然自得;光膀子的大叔摇着蒲扇“楚河汉界”杀得难分难解;戴眼镜的叔伯谈古论今,身边总是围着高高低低的小脑袋,听得心向往之;印尼归侨小年轻架不住大家的请求,弹奏印尼乐器、唱起缠绵多情的印尼歌曲,引来阵阵喝彩……每每都要月上中天,大人小孩们才意犹未尽地各自回屋睡去,留下一巷子的清风慵懒地吹着。
岁月无痕,日子不经意地过去了,当年的“老厝边”难得再聚。前些日子偶遇一位老同学,亦是“老厝边”,他告诉我以前的小伙伴再三交代他尽量找到当年的玩伴,大伙儿重聚一堂,再话当年。听他一说,再互相凝视彼此头上的白发,我们的眼眶不知不觉地湿润了,一时间竟相对无言。
作者
王斌,出生在鼓浪屿。热爱乡土,性情古朴。每有小思,涂鸦于纸。若无闲事,行走文字。年过半百,老汉一个。布衣寒舍,怡然自乐。
朗读者
宁炜,厦门晚报副总编辑。
征集
★《夜读》栏目每周定期推出“闽南夜话”、“诗歌之夜”、“英文朗读”等,用多元化的节目,满足听众们多样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适合栏目朗读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
★如果有适合夜读栏目的好声音,也欢迎自荐或推荐,让好声音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发送音频作品或原创文学作品至电子邮箱xmrbsbjczs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