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庆献礼——哥伦比亚人创作中文歌曲感谢中国
原标题:新华视点
这个老外唱《中国好》献礼我们的祖国“我从开始做这首歌,就是给中国的。这个名字、这个故事都和中国有关系,我希望所有的中国人会听到这首歌,希望他们都知道有一个哥伦比亚朋友为中国做了一首歌,是他送给中国的礼物,”赫克特说,“现在这是我的梦想”。现年51岁的赫克特·帕拉西奥来自好歌擅舞的哥伦比亚,他并非歌手,却创作了一首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中文歌曲,献给这个他度过了将近一半生命时光的东方大国。他给这首歌取名《中国好》,以巴耶纳托舞曲为特色,用手风琴、小鼓、吉他等配器伴奏,旋律欢快、朗朗上口,让人过耳难忘、回味良久。最有趣的是他的歌词——赫克特结合自己在中国生活二十余年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他与中国的“情缘”。虽然用词简单直白,甚至细究起来还有点语法错误,但听者却反而容易被这个“老外”的真挚情感所打动。赫克特与安吉尔在厦门大学芙蓉隧道为师生演唱《中国好》。摄影:付敏“那个时候,每天我都想回家”年9月,北京的初秋最是宜人,赫克特拿着一份奖学金离开家乡,孤身一人开启了中国的求学生活。“那个时候我很想去中国看一看。”赫克特身材魁梧,留着一圈短短的络腮胡,说话神情认真、又透着些可爱。这个决定对于彼时的他而言颇为大胆,他对中文一窍不通,对中国的了解也只限于电影明星李小龙与中国功夫。而那时在北京街头能用英语或西班牙语流利沟通的人寥寥无几,赫克特对此也毫无准备。就这样,他开启了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现在的北京语言大学)学中文的日子。他说,自己学了八个月才能用中文完成基本沟通,语言交流最困难的三四个月里,他过得并不顺利。“一开始我吃不习惯。这边做菜喜欢加很多醋、酱油,或者有时候太辣了,”他说,“那个时候不喜欢,现在我都喜欢了,不过像四川菜那种太辣了我就不行。”那时候,西餐厅多位于三里屯,对于留学生的他而言价格昂贵,地处五道口的校园周边以中餐厅为主,赫克特便在这里开启了他比手划脚的生活日常。服务员听不懂他说什么,他的秘诀便是看一眼旁边餐桌上的客人点了什么,然后把他感兴趣的指给服务员看,便是点菜了。这场每日“豪赌”有时给他带来惊喜,有时则是惊讶。“有时候(一道菜)看着感觉不错,没想到上来是我不习惯的味道。有时候太酸,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那是什么。”走出校园探索北京,赫克特更要在随身的背包里带一张地图。“我用红色的笔把学校的名字圈起来,如果我要回学校我会给他们看这个点,别人就会告诉我怎么回去。”告诉的方式自然离不开用手比划———走哪个方向、坐几路公交车、在哪一站下车,身体语言和手势总是最简单直接的。探索新地点自然有走错路、坐错车的时候。“很头痛。你会生自己的气,有时也会生别人的气。后来没办法,还是要有耐心啊,不然的话怎么办。”在北京度过的第一个圣诞节是他最思念家乡的时候。“当时北京没有人过圣诞节,学校还要上课也不放假。过了三个月,还不会说中文,我很难受。”由于他的故乡常年温度在24摄氏度,对他来说,北京的冬天颇为难熬。他用IP卡给家里打电话。国际长途通话价格不菲,还是学生的他不得不注意说话时长。阴郁寒冷的冬日加深了他的忧愁,夜晚在宿舍里,孤独是他最亲密的伙伴。“在我房间,一个人哭,一直想家,一直想家,每天我都想回家。”他把这份初来他乡的煎熬写进了如今的《中国好》。赫克特和手风琴手安吉尔在厦门大学表演《中国好》。摄影:付敏“中国朋友的友谊让我留下来”他在中国结交的朋友们,是帮他拨开心底愁云的冬日暖阳。来到中国,他慢慢通过踢球、打篮球等运动认识了一些校内外的中国学生,并与他们一起探索北京的大街小巷、下馆子,逐渐形成了跨国友谊。刚来中国的第一个冬天,几个朋友们小聚时看他情绪低落,询问了原因。“我跟他们说我过得不习惯,想回去。他们劝我慢一慢,春天快要来了,你就感觉好一些的。我们很喜欢你,不想你离开。”晚上,朋友们经常带着各种食品去他的宿舍陪他谈心。“他们鼓励我不要放弃,要坚持,我感觉到他们的帮助。”赫克特说。最让赫克特难忘的是一次生病经历。他因为得痢疾住了院,没想到带着鲜花和水果来探望他的都是中国朋友,“我交的其他国家留学生朋友都没有来看我。”一向爱笑的赫克特回忆起这段往事,没说两句便陷入沉默,泪水夺眶而出。他把这些来自中国朋友的支持写进了歌里,怀着感激之情唱了出来:“谢谢你朋友,你说的对。你的建议,我会记住得很清楚。我要认真,这样子做,工作努力,努力工作,一定成功会过来的。”“从北走到南,在厦门找到了事业归属”在学习了两年的中文之后,赫克特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了一年的运动训练课程,主攻游泳。毕业后,他没有像最初设想的那样直接回家,而是留在北京教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古韵浓厚的北京工作两年后,他搬到了上海,而后又去了杭州,继续从事外语教师的工作。在领略了千岛湖、黄山、绍兴古镇等和北方不同的自然与人文风景后,他继续南下,在台湾,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做起了水上运动教练———香蕉船、水上摩托、水肺潜水……他乐不思蜀。年轻的赫克特在中国云南旅游留影。摄影:王朝年,他离开台湾,来到厦门。厦门贸易环境开放,正当外贸蓬勃发展的好时机,他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开发新的工作领域,成为一名商务顾问,帮助南美洲公司在华采购卫浴产品,就这样,一做就是14年。“不仅仅是厦门,中国许多沿海城市近年来都发展得非常迅速。同时中国的贸易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简化手续让我们做生意更方便,”赫克特说,“中国产品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对中国产品的认识有了改观,以前人们觉得‘中国制造’便宜但质量不好,但现在大家都认为中国商品物有所值,会很放心地购买。”“唱给中国听,现在是我的梦想”赫克特与妻子吴璟玲于年在鼓浪屿拍摄中式婚纱照。赫克特供图来厦门不久,赫克特遇到了心爱的厦门女孩吴璟玲,他清楚地记得浪漫的一见钟情就发生在湖滨北路的红绿灯路口。经过6年的相处,年,这对跨国恋人步入了婚姻殿堂,从此定居下来。通过坚持和努力,他过上了留学时不敢想的安居生活。年7月,一个夏夜美梦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让赫克特平静安稳的小日子泛起了圈圈涟漪。“我梦到我在哥伦比亚小镇上的夏日音乐会上唱歌,我的老朋友们在下面跳舞。他们问我,为什么你要用中文唱歌?我们听不懂。”他立刻醒来,哼唱这段脑海中创作出来的拉美风格旋律和歌词片段,并用手机录了下来。“那时候也没想把它变为一首完整的歌,因为巴耶纳托舞曲必须要手风琴伴奏,我在厦门不认识会拉手风琴的朋友。”转机发生在去年的冬天,一场中国和哥伦比亚的足球友谊赛让他在重庆认识了安吉尔·索托,一位哥伦比亚音乐人。安吉尔三年前来到中国,巧合的是他会拉手风琴、玩小鼓,而且定居福州,与赫克特见面十分方便。听赫克特讲完自己的梦中灵感,安吉尔便与他展开了合作。就这样,赫克特一边把未完成的歌词写完,安吉尔一边用手风琴、小鼓、吉他等配器进行编曲,这首《中国好》就这样诞生了。为了写出好歌词,赫克特还请教了他的中国岳母。他说,岳母告诉他一定要把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感动别人。安吉尔说,两周的音乐制作是很美妙的体验。“巴耶纳托是哥伦比亚北部最具本土特色的歌曲流派之一,是一种传递快乐的音乐,所以当中国朋友听到歌词是中文的,他们能听懂,就能跟着音乐展露笑容,一起舞蹈。”他们还为歌曲拍摄了音乐录影,将《中国好》分享于中国和拉美地区的社交网站上,目前,歌曲已累积了近3万次点击。在朋友的邀请下,二人还在厦门的酒吧做了十余场现场演出,他们欢快的表演总能博得观众的“大拇指”。赫克特、安吉尔和畲族少女一起在鼓浪屿天主教堂为游客表演《中国好》。摄影:王朝“我从开始做这首歌,就是给中国的。这个名字、这个故事都和中国有关系,我希望所有的中国人会听到这首歌,希望他们都知道有一个哥伦比亚朋友为中国做了一首歌,是他送给中国的礼物,”赫克特说,“现在这是我的梦想。”现在,赫克特的生活有了另一重意义。他和安吉尔组成了二人团体,计划未来用中文给中国人唱拉丁风格的歌曲,也用西语翻唱脍炙人口的中文歌,传递到西语国家。“我们希望加强中国和哥伦比亚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也想把这种交往延伸到更多南美洲国家。”他说。“我希望《中国好》成为一个纽带和结合点,让中国和南美洲国家通过音乐让彼此靠得更近。”策划袁炳忠陆小华刘亢监制张源培孟昭丽文字记者贺飞李文清CésarSantos视频记者付敏王朝编辑王朝吕静楠(实习)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福建分社联合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