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众筹|厦门分舵
跟Simon聊天的时候,他直接甩出一句「哇嘎哩共」,然后露出稍许得意的表情。
这是他说得最流利的闽南话之一,所以经常要拿出来撑撑场子,以显示自己在厦门住了11年,并非浪得虚名。
Simon是澳大利亚人,老家在昆士兰州的一个小镇上。
那里有漂亮的阳光海滩,还有长满珊瑚的大堡礁。强尼·戴普主演的电影《加勒比海盗》,就是在Simon的故乡拍摄的。
但Simon还是觉得厦门更美。
Simon的这个评价,可能厦门人听了都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他坚持这么认为,“因为澳大利亚人口太少了,我们镇上全部加起来不到人。”
Simon对这个星球的认识,来自于父亲订阅的《国家地理杂志》。
整个青少年时期,Simon花了很多很多时间,通过这本图片精美的杂志,了解外面的世界。
他知道中国有雄伟的长城,还有秦始皇的兵马俑,以及Kulangsu(鼓浪屿)。可惜从来没真正见识过。
所以长大之后,Simon跟所有的小镇青年一样,渴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花了足够的时间去旅行,去非洲追寻动物迁移,去欧洲探索古老城堡,去冰岛欣赏天象极光,去美国西部自驾越野……
Simon把中国放在旅程的最后几站,他觉得自己要做好心理准备,才能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
那时候他对中国的了解,除了《国家地理杂志》,还有李安的电影。
Simon以为,中国就跟电影《卧虎藏龙》那样,遍地都是飞来飞去的功夫高手,进出都是香火缭绕的寺庙道观。
在Simon还没准备好之前,机会就来了。他接到澳大利亚一家公司的offer,被派驻来厦门工作。
这让他有点忐忑,既兴奋于可以拥抱中国,又担忧于自己还没练过功夫。
就这样,年,Simon走进了厦门。
等来到厦门,Simon才知道,一切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但又跟期待中有些相似。
这里没有飞檐走壁的侠客高手,但确实有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以及无比好看的巷子和房屋。
重点在于,厦门好吃的东西太多了。
他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从沙茶面吃到海蛎煎,从鸭肉粥喝到花生汤,尝试一个老外舌尖上的厦门。
Simon喜欢吃沙茶面,怎么吃都不会腻。他自己最喜欢八市的「友生沙茶面」,还有湖滨的「四里沙茶面」也很合他口味。
但他不喜欢海蛎煎,觉得味道有些奇怪,“厦门的花生汤也太甜了,我很担心吃得这么甜,身体负担不了。”
Simon是个喜欢运动的人,这跟他在澳大利亚长大可能有关系。
澳大利亚太大了,除了运动,还能做点什么呢?所以Simon的生活当中,潜水、骑车、跑步,都是日常。
在厦门的11年,他一个人骑遍了所有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每一寸城市角落。
现在网上流传的类似「骑行厦门最美的八条路线」,在还有谷歌地图的年代,Simon就已经烂熟于心。“我一天能骑35公里,沿着城市,可以看见整片的沙滩,也可以经过夜晚的村庄,厦门有很多种样子。”
但他还是会孤独,毕竟在异国他乡,骑车,又是一项非常个人的运动。
直到有一次,Simon骑车路过白城,看见两个新西兰人在沙滩上踢足球。他停下来,坐在旁边看了很久,对方邀请Simon加入,他终于在厦门有了新朋友。
这是两个新西兰的厦大留学生,通过他们,Simon在厦大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我喜欢厦大,很棒的校园,很宽松的氛围,而且跟澳大利亚的学校一样,在海边。”
认识朋友多了,Simon不再满足于一个人的骑车运动,他组了一支橄榄球队,这是Simon在澳大利亚读书时最擅长的运动。
第一次在海边比赛,很多游客围观。
大家搞不懂这帮老外在干什么,一个个抱着球满场疯跑,看起来很好笑,但又感觉很激烈。
其实在厦门,也没多少人了解橄榄球,毕竟这项运动太西方了。不过Simon却坚持认定,厦门很适合玩橄榄球,“这里有这么好的沙滩。”
Simon的橄榄球队,名字叫「厦门台风橄榄队」,“这里每年都有台风,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厦门。”
事情就是这样,一开始只是几个老外自娱自乐,后来越来越多人加入台风橄榄队,慢慢的,居然可以像模像样地出去参加全国比赛,央视还专门做过报道。
Simon在厦门的朋友越来越多,球队现在已经有四十多位队员,其中大部分是厦大学生。
有朋友带Simon去乡下过年,“太热闹了,东西很好吃,全是用大碗装的,很丰盛。”
在中国过年,自然要发红包。这是Simon的意外发现,他第一次被朋友带去家里过年,朋友的父母给Simon也包了一个红包。
Simon一脸懵逼,看着红包袋上的那个大胡子老头(财神爷),心想,这是什么东西?
打开一看,居然是钱。“我去做客人,吃了主人的饭,怎么可以拿钱?”为了拒绝红包,他差点急了。
后来他搞明白,这是中国人的既定习俗。入乡随俗,今年春节,Simon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