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年7月16日
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
厦门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也迎来了申遗成功四周年
让我们一起走进厦博
探访历史深处的鼓浪屿
从界碑到消防车
隐藏在厦博展品中的鼓浪屿工部局
这是一块神奇的石碑,中英文对照的文字注定了它不凡的身份。三个英文字母,KMC。K指代的是鼓浪屿的英文名“Kulangsu”,MC则是“MunicipalConcile”,中文直译为“市政委员会”,可是石碑上刻的中文名称却是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工部局”。
(工部局界碑)
故事还要从清朝末年说起。19世纪末20世界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通过甲午战争侵占台湾的日本,此时又“垂涎”于厦门。为遏制日本的野心,清政府主动将鼓浪屿开辟为公共地界,希望借用英美的力量来牵制日本。年,清政府与英、美、德、法、西班牙等9国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公共地界的行政管理机构即为上文所提到的市政委员会,其职责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市政管理、社会治安、税收等,设立巡捕,制定各项规例、律例。当时的中国人不理解什么叫“市政委员会”,由于它的职责近似于中国古代六部中的工部,于是取了一个中国化的名字——“工部局”。
工部局的决策机构为董事会,董事名额7人,其中1人由兴泉永道指派地界内所谓殷实妥当的华人绅士担任,其余6人由洋人纳税者会选举产生。年后,华董由1人增加到3人,洋董由6人减少到4人,但实际上长期由英美控制,本质上是服务于英美的殖民统治。但是,工部局采用法治化的管理方式、推行社区自治等,客观上也为鼓浪屿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此时的鼓浪屿既出现了“万国俱乐部”等娱乐场所,也建立了收养弃婴的怜儿堂等慈善机构,医院,逐步发展成为闽南本土居民、外国侨民和华侨群体共同营建,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近代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也带动了厦门近代化列车的行进。
这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鼓浪屿使用的小型消防车便是鼓浪屿近代化的生动写照。
(消防车)
消防车的一边为进水口,连接水管到临近的取水点,另一边为出水口,采用杠杆原理将取水点的水压出灭火。这辆消防车现在看来略显简陋,但比起同时期用水缸灭火的传统方式,已然是鼓浪屿的高科技了。
参考资料:
[1]张仲淳,陈娟英.走进厦门博物馆[M].上海:学林出版社,年6月,20-23.
[2]赖婕.鼓浪屿工部局行政管理体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11-31.
[3]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