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鼓浪屿 >> 鼓浪屿资源 >> 正文 >> 正文

厦门城的味道,尽在八市的时光里

来源:鼓浪屿 时间:2023/3/19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m.39.net/disease/a_5197605.html

鹭岛的春天,万物复苏,大街小巷又热闹起来,空气中都是恋爱的味道。

作为一名游客,来到厦门,你首先会想到哪些必去“打卡”的景点?鼓浪屿,曾厝垵,厦门大学,还是中山路,植物园?亦或是阳光和沙滩,文艺和茶?

也许你是对的,可是对于一名痴迷深度游的背包客来说,如果想要真正去找寻厦门这座城市的“根”和历史的“迹”,那么八市一定是那个值得去触摸的地方,尽管它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可以“观光”的“景点”。

它是一个菜市场。

厦门八市,厦门第八菜市场的简称,位于思明区,是厦门海鲜市场的中心枢纽,号称厦门人的海鲜仓。八市的海鲜大多来自附近的轮渡码头,每天一大早渔民打上来的海鲜,第一时间就会送到这里来开卖。用一个高大上的词汇来说,这是一种属于工厂直接到消费者手中的F2C的商业模式,没有中间环节。所以,相比较其它地方的海鲜市场,八市的海货特点,一个是新鲜,一个是实惠。

据说,八市最早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能维持这样一个“老字号”的活力而屹立百年不倒,也许更多是缘于它的新鲜和实惠的内在“核心竞争力”吧。

严格来说,八市的区域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它最初应该是以开禾路为核心,向周边小巷小街辐射开去,形成了一个当地居民买卖海鲜和日常菜果的松散的场所,有点类似于农村里赶集的集贸市场。后来经过规划整改,八市大部分的商家店铺搬进了开禾路上一处搭建着铁皮顶棚的交易区,并起名营平农贸市场。

但是,“八市”的名号,早已深深植入了人们的脑海,八市,八市,朗朗上口,字正腔圆。对于土生土长的厦门人来说,“八市”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菜市场,它更是萦绕在老百姓心头点点滴滴的成长回忆,一片记载着由渔村小岛发展而成的超级大都市在时光里行走的印记。

在开禾路的中间地段,就是设于棚区里的营平农贸市场,个人感觉跟一般的菜市场相比没有什么特别。这里的海鲜品种繁多齐全,而且新鲜,再加上常规的蔬菜水果和干货,营平农贸市场已然成为服务周边居民的最大最主要的日常三餐的食材采购地。

铁棚下的市场热闹非凡,然而我并不打算在这里停留太多时间,棚外的市井更让人留恋。

精彩的故事,似乎都发生在围栏以外的人间。

开禾路上人来人往,小巷弄里熙熙攘攘。

开禾路长约两三百米,一端连着厦禾路,一端靠近轮渡码头。不能说哪头是入口,哪头是出口,开禾路只是八市的一条主街而已。整个八市,就像是“镶嵌”在居民区裙楼位置的一个巨大集市,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

在八市,或者更准确地说,在铁棚外的八市,大部分都是贩卖海鲜的商铺,或者从事与海鲜相关的生意,比如海鲜加工,海鲜副产品。

所有在海鲜餐馆里能够点上的菜品,在八市几乎都可以看到。

白鱼,带鱼,鲳鱼,豆腐鱼,鲈鱼…

红虾,青虾,明虾,龙虾…

青蟹,花蟹,梭子蟹…

贻贝让人感觉赏心悦目,墨绿色的硬壳,包裹着柔软的心,衬着阳光的照射,晶莹剔透,倒像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张牙舞爪的帝王蟹,纵有帝王的名,也难逃被宰的命。

作为海鲜市场的“副业”,大量的海鲜加工店在八市随处可见。买到心仪的海货后,如果嫌回家整洗麻烦的话,可以就近找一家加工店处理,工钱也便宜。

店小二当场剖杀,清洗,去杂,分类,动作娴熟,鱼身在砧板上翻滚,蟹爪挥舞,刀起鳞落,腮泡还在鼓动,肉身已经入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宛如一场手工艺品制作的现场秀。

除了海鲜铺子,尚有众多的美食店、水果店、特产店、干货店以及流动小贩,“塞满”了整个八市的角角落落。

八市作为一个菜市场,如果不是熟人的介绍,可能不会想到,在一些不起眼的小摊小铺,居然隐藏着许多人气爆棚的“网红”美食。在自媒体和旅游博主、美食达人的影响下,这些美味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吃货前来品尝拍照发圈装bi。

阿杰五香。这个目测是八市最火爆的网红小吃,店铺前经常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排队,据说几年前美食达人谢霆锋也曾光顾这家小店。酥黄外皮,卷着马蹄五花肉馅,配上五香荸荠料,现炸现卖。皮软,汁香,馅脆,一口下去,满满的期许,排队的焦躁一扫而光。

钟丽君满煎糕。也是现做现卖,橙黄外皮,里面裹着花生糖,酥脆,香甜。

朱记手撕鸡。据说是厦门第一家手撕鸡,招牌上显示始于年,独家经营,别无分店。风味独特,金黄鸡皮,柔嫩细腻。

同善齐盐水豆腐坊。据说开业二十多年,八市的手工美食老店。

春卷皮。八市里有好几处卖春卷皮的店铺,啥郑记啊,老吴啊。春卷也叫薄饼,用面粉摊成薄而韧的卷皮。卷皮内包裹的馅料丰富多样,青菜、虾仁、海蛎等混合剁碎炒熟后配以贡糖、辣酱等食料,裹成条状即可食用。

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吃小食,在八市的犄里旯旮,散发着诱人的郁香。

民间手工美食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专注地重复做一件事情到底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情怀?家族“祖传”的文化遗产该如何被正确地定义和对待?

小小的店铺,除了带来生理感官的满足,或许还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反省。

除了“网红”美食,其它传统品种一样都是吃货们的宠儿。

土笋冻。来到厦门,一定要尝尝这玩意儿。主要原料为一种蠕虫,经熬煮,虫体胶质溶化入水,冷却,凝结成块,配以酱醋蒜,即可食用。肉清,甘鲜,嚼起来还带着一点点韧性,胶质从嘴角溢出,虫体在口腔里蠕动…(此处省略五百字)。

海蛎煎蛋。这个必须有。

还有特产店里琳琅满目的小食:牛轧糖、桔子糖、枕头饼、盐梅糕、桔红糕、各种果干、海苔、白水贡糖…全都是老厦门人的儿时回忆。

生命中,总有着不期而遇的感动。摩肩擦踵的巷道上,偶遇一位挑箩筐卖双孢菇的“中山装阿伯”。

阿伯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做工讲究的深灰咔叽布中山装,与打底浅青衬衣完美搭配,一丝不苟的发型,豹纹框架的老花镜。看得出来,阿伯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有品位的文化人。然而,脸上的皱纹,黑斑,略带憔悴的眼神,又似乎透露出阿伯现在生活的不易。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人生变故,使得阿伯要挑起扁担,来贩卖小菜,换回生活的希望?

我相信,阿伯绝对不是为了情怀而来的。

坚挺干净的领口,整齐的裤缝线,手中精致的木杆小秤,阿伯一定也是个内心笃定的人。旧时的读书人,变成了如今的流动小贩,阿伯或许更懂得童叟无欺的道理,食材一定要用新鲜的,秤杆一定要向上“旺”一点。阿伯用他的“认真”,坚守着人性最后的倔强。

士农工商,三教九流,都是命,你我又何曾可以逃脱世故变幻的宿命?

好了,不矫情了。

八市并不是一个像曾厝垵那样格局的美食集散地,这里没有烤牛肉羊肉,没有酷炫装潢的门面,没有烟雾缭绕的特效,没有俊男美女的拉客吆喝,然而八市的美食对于食客的吸引程度,并不逊于其它任何地方的美食一条街。

八市的烟火,除了味蕾的满足,还有岁月的斑痕。

最大的印象是骑楼。厦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种老式风格的建筑,闽南骑楼已然成为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骑楼的出现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骑楼将东西方不同的建筑文化融为一体,其特点是“商住合一”,上楼下廊,连廊连柱,楼上住人,楼下做商铺。这种形式的建筑可以遮风挡雨蔽日,在底层的沿街面后退,留出公共人行通道空间。如今厦门的不少骑楼已经成为受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

八市周边的一些街道,包括中山路步行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厦门最繁华的商业街大同路,号称厦门“第一路”的开元路,都是典型的骑楼建筑。

八市周边的几处建筑,时时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吉治百货。

黄胜记金香肉松店。

成记公司大楼。

基督教竹树堂。

错综交缠的电线,剥落的外墙贴层,旧时沿用至今的巷弄名字,通通都是时光的记录机器。

从厦禾路或轮渡口走进八市,不过几步之遥,却已然跨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时空。走在开禾路上,穿梭在“打铁街”的弄子里,抬头望向天空,在破烂骑楼的轮廓的后面,衬映着现代化的高楼。新旧世界的文化和符号在同一空间里的碰撞,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在八市,在整个鹭岛。

商业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一座城市到底应该保留怎样的符号?一座城市的历史应该如何避免被推土机一点一点地摧毁?文化的延续,正是生命的张力的积累。

包容,开放,一定是一座城市的发展的价值精髓。

走出八市,已是中午时分,厦禾路上车流不息,微风吹到了脸上,带着海鲜的腥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