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鼓浪屿 >> 鼓浪屿资源 >> 正文 >> 正文

云上导游路在何方厦门导游群体的坚守与转型

来源:鼓浪屿 时间:2023/3/16

[新闻页-台海网]

  无人机航拍等新技术,带来了实地游览无法体验的视觉效果。高空视角下的鼓浪屿呈现出别样美感。(记者黄嵘航拍器摄)

  厦门导游直播节上,文旅部门与导游携手直播带货。

  一部手机,一架云台,只要按下“开始”键,徐顺波可以在镜头前一刻不停地说上两个小时,把厦门景区街巷的历史娓娓道来。

  徐顺波是一位“云导游”,每天的工作内容是通过视频直播和短视频带网友足不出户赏美景。随着旅游业逐渐复苏,这些对着镜头讲解、拍摄的导游自成一道风景。近日,记者走近这些镜头前的导游,探寻他们的坚守、“突围”和转型之路。

  上云

  传统导游变身网红主播

  “这里就是金门岛……你们想看近点呀,我给你们放大。”

  早晨,徐顺波站在鼓浪屿视野最开阔的日光岩上,为抖音直播间里的多位网友介绍周边的岛屿。“年第一次去,一共上过三次”“全景俯瞰好美啊,谢谢分享”……直播间里网友的发言不断刷屏。

  “85后”徐顺波是年厦门市导游大赛冠军,也是旅游新业态的弄潮儿。他的抖音账号“厦门阿波”目前拥有万粉丝,这在旅游领域自媒体里算是“顶流”,排名厦门第一、全国第四。

  年4月之前,徐顺波还不知道“抖音”为何物。他在线下带团时开始尝试发布短视频,第一个月有了78个粉丝。受到鼓舞,他不断产出关于厦门的短视频,从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到鼓浪屿上“中国第一别墅”,5月粉丝量涨到5万、6月又涨粉20万……徐顺波之后趁热打铁开启线上直播,当年12月,他的粉丝突破了万。

  从一名网络素人成长为百万大V,徐顺波只用了8个月。他总结涨粉的窍门:“我会经常思考游客想看什么,带给粉丝新鲜感。”这两年,徐顺波跑遍全国十几个城市。最近,他到杭州、普陀山等地拍摄视频,抖音名字变成了“阿波在普陀山”。

  “当旅游主播要有敬畏心,要知法守法,不夸大宣传。”初为网红的徐顺波也曾因不懂直播规则或没有核实信息出过岔子。“要不断学习,说的话要严谨。”他逐渐懂得了作一名网红主播的责任。

  徐顺波坦言,人气、流量难以变现,线上导游的收入主要来自直播带货。我市不少导游看到了短视频平台的前景,纷纷主动转型线上,然而,目前在抖音平台上百万粉丝量级的厦门导游账号不超过5个。我市旅游资深从业人员康继峰表示,做“云导游”能盈利且超过传统导游收入的,在我市屈指可数,大多数人还在直播变现的路上努力。

  “导游是与时俱进的服务行业。‘云导游’必须直面客源市场的变化,分析市场是什么、为什么,这是市场经济的逆向策略。”厦门理工学院文旅学院副教授欧荔表示,“除了吸粉、带货之外,还可以发挥推介城市形象的文化代言人作用。”

  网约

  摸索旅游产品新零售模式

  对不少导游员来说,疫情是职业生涯中的一道分水岭。坚守还是转型?这两者间如何平衡?他们在继续探索。

  张敬峰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名叫“查理老狼”,在视频中,他对景区、街巷历史、奇闻轶事信手拈来。二十世纪90年代初,张敬峰就进入导游行业,经历过传统导游的高光时期,曾任厦旅国际导游部经理,还是“第一位登陆金门的厦门导游”。

  看到越来越多同行利用云直播游、线上带货等方式转型,张敬峰作为资深从业者,有他自己的坚守:“我至今坚持不带货,是希望能一直保持专业人设。如果要卖产品,也是卖旅游服务、旅游线路产品。”

  张敬峰说,他想通过短视频平台摸索一种旅游产品新零售模式,打破传统的旅游产品赚差价销售模式,与旅游散客直接建立联系。

  在欧荔看来,这是从批发零售环节出发的另一种转型模式。“疫情成为导游服务变革的催化剂。当前,散客比例早就远超常规团队,自由行、定制式、精致露营、网红打卡……新兴业态层出不穷,需要推动导游网约服务的官方平台建设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她说。

  初夏以来,旅游需求的回升给我市旅游从业者带来了信心,不少像张敬峰一样的旅游从业者一边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一边调整思路,结合市场需求推出市内游、周边游等产品,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提高影响力,让“旅游+短视频”“旅游+直播”成为行业复苏的有力支撑。

  “旅游需求的基本面仍在,我市导游员的基本盘也还在。我们尽量引导导游员在不离开本行的前提下拓展职业道路。”市导游协会会长黄磊说,今年协会谋划了不少职业培训,帮助导游转型。

  本土

  个性化转型为城市“代言”

  只要有“游”的群体,就有“导”的空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借助信息手段的‘云就业’方式将吸收更多具有活力与创新能力的人。”黄磊认为,当适当的平台被开发、资源被市场合理配置时,导游员,尤其是优秀的导游员会更容易被吸收到新兴业态中去。

  “厦门八肚腰”团队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新的“云旅游”现象应运而生了。“八肚腰”在闽南话中意为肚子饿,点开他们的   “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以吃为先,目前我们专注本地特色小吃。”团队成员向贵生介绍,他们7名成员轮流出镜,有探店体验式的介绍,有情景剧式的视频拍摄,也有城市文化的展现。

  成立于今年4月中旬的“厦门八肚腰”团队,所有成员都是导游出身,开拍才1个多月就吸引了业内人士和市场的   “他们的思路是做精本地深度游,通过‘云旅游+美食’‘云旅游+文化’等方式,花式宣推本地文旅资源。”文化和旅游部福建培训基地金牌导游培训班班主任朱晓珍分析说,这是厦门导游转型一种新尝试,让我们看到了“云导游”的新方向。

  向贵生和团队对未来的发展已有比较清晰的规划:“我们未来可能会成立工作室,除了继续拍摄视频外,也打算研发‘美食游’‘华侨文化游’等个性化产品,发展线下收客。”

  “厦门八肚腰”团队在开播前认真准备,调试镜头。

  旅游主播徐顺波在鼓浪屿上在线直播。

  

  借势借力修炼内功

  市导游协会近两年对我市导游员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前我市约有名导游挂证在导游协会,相当一部分导游员处于无业状态。部分导游员从事兼职,部分导游员直接选择转行,主要流向了快递、网络电商、网约车司机等其他服务行业。

  “作为旅游经济运行的基本支撑,导游群体的转型尝试,以及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的调整与探索,值得业界人士思考和探索。”在市导游协会会长黄磊看来,为促进我市旅游业全面复苏,提升导游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刻不容缓。

  开线下培训课提升服务质量

  为帮助导游员解决实际困难、提振导游员从业信心,市导游协会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从年开始,牵头组织录制“金牌导游线上公益课堂”,有时也通过线下培训,每个月为导游提供两次心理调适、带团技巧等方面辅导,激励他们勤练“内功”提升职业技能和服务质量。截至去年,市导游协会已累计减免个人及单位会员会费超62万元。

  “导游直播还有什么秘密武器?”“如何让‘云旅游’更有趣?”……上个月底,作为中国旅游日厦门导游直播节系列活动的“无人机航拍直播实用技能培训”连开两场,让参与的导游们眼前一亮。

  出台激励政策宣传旅游资源

  本月初,市文旅局再推8条促进文旅行业加快恢复发展的措施,除了对旅行社等涉旅企业发放稳岗补贴、纾困补助之外,还鼓励导游员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推广我市旅游资源,今年发布原创视频符合相关条件的,最高可获得2万元奖励。

  今年以来,市导游协会秘书长方和良打出好几页建议清单,准备提交到行业主管部门,建议有关部门从减免社保费用、发放稳岗补助、建立行业政策信息平台和学习交流平台等方面,为导游队伍提供更多帮扶。

  “希望通过政策激励和导游直播节这样的活动,鼓励更多导游丰富职业技能,为职业生涯储备更多资源。”市文旅局对外交流合作处副处长彭军说,市文旅局从去年开始挖掘导游圈层资源,开展旅游宣传推广。直播节创新推出了“导游直播能力公益培训计划”,提升我市导游群体的执业能力,帮助他们学习新技能,为旅游行业全面复苏做好准备。

  

  导游应走向一专多能

  记者吴君宁

  旅游业界有这样一种声音,传统旅游观光中那些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经此一“疫”,游客更加注重安全、品质和个性化,这为导游的发展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纵观行业发展,导游变身网络主播走到台前,成为一种趋势。但从采访的实际情况看,我市“云导游”目前普遍存在流量小、品牌传播不强、带货成绩不佳等问题。

  即便是做到“顶流”的徐顺波,也不敢停下脚步:“‘云导游’是大势所趋,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他说,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提升对历史文化等深度、专业的讲解服务。

  越来越多游客愿意为知识买单,这就呼唤更多高素质人才。“哪怕转战线上,导游也应不断补充新技能,适应新变化。”资深旅游业者康康认为,疫情加快了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市场不断细分,“一专多能”、专家型导游将成为主流。

  可喜的是,我市很多导游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参加研学指导师、“司兼导”等各种行业培训活动,抓住旅游细分领域的新就业机会,主动提升自己的执业水平。

  导游顺应需求自发学习,就能在市场新形势中与时俱进,在新赛道上脱颖而出。一旦线下旅游全面复苏,这些有备而来的导游们也将成为最先用口碑赢得市场的群体。

(来源:厦门日报记者李莉琴吴君宁(除署名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