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游客的鼓浪屿是什么样?想想就有点激动,好不容易人少了,上鼓浪屿走走成了一个心愿。于是,约三五好友,在周末的上午,到鼓浪屿一游。
回味鼓浪屿
九点准时到达厦门老轮渡码头时,已经有人开始在排队买票了。队伍还不是太长,而且,厦门人持身份证和公交IC卡便可通过,不需要再买票。其实买票的队伍里只是拿社保卡的新厦门人。
在等郭梁买票排队期间,看到彭一万老师携家带口,连坐在推车里的襁褓婴儿也来了,全家一起“游”鼓浪!
买完票,到候船厅,人已挤满!虽然安全检查会增加一点时间,但人还是把候船厅挤得水泄不通。
虽然人多,但还是有序。大家自觉排队上船。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大家不断地遇到熟人:“你也来了?”“好久不见!”好久不见的老朋友,都不约而同地想到没有游客的鼓浪屿去走走了。
船上的空间显然比候船厅大,一厅满满的人上了船,便显得不太挤了。不仅有中青年带着娃娃全家出游的,就连坐轮椅的老人也来了,也许他们是想去看看久违了的鼓浪屿吧?
看看,先走一步的好处!我们才上船不久,码头就成了这样!(群友拍)
鼓浪屿的市民通道许久没么这么热闹过了,这种景象平常只出现在游客通道。
到达鼓浪屿的榕树下,我们的约会地点,大师们开始准备他们的行头。各种高级相机摆了出来。
野熊大师的装备更加高级,他可以直接把两台挺重的相机“穿”在身上!
此时的鼓浪屿,安静得令人惊讶。这明明就是我们儿时的鼓浪屿!安静,羞涩。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很多店铺关门休息。大家一边惊呼:这条街没人!那里没人!一边快乐地、肆无忌惮地行走在安静的小路上。
这里没有了导游的小旗,也没有了导游的小喇叭,更没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南腔北调。今天的鼓浪屿,只有带着浓浓闽南味的正宗厦门话。走在路上的,全是老厦门人!
龙头路上,有三三两两的人坐在那里乘凉。好像是鼓浪屿的住户,又好像是老厦门人。这家“一粒香”原本就是小吃店,年,我曾经带着鼓浪屿走出去的钢琴大师许斐平到这家店吃鱼丸、扁食和肉粽。把这位在国外多年,尝遍各地美食的钢琴大师吃得是摇头晃脑,得意非凡!直呼:还是家乡的美食好吃!如今,老店仍在,只是换了名头。但卖的还是厦门小吃。
这家位于菜市场旁的鱼丸店,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很早很早以前,彭一万老师就带着周淑安的儿子来这里品尝。我也是那次的作陪才知道了这家店的历史。因此,在鼓浪屿工作期间,经常下班特地到这里买些带回家。
小小的店不管何时去都是挤满人的,来的客人必须等,只是,今天来的全是老厦门,大家客气地相让。老板只顾鱼丸的质量,几十年了,都不考虑扩大下营业场所的面积,就这么让大家挤着吃鱼丸,也许,就像厦门老话说的:“挤挤更暖”吧?
门口的大嫂坐在那里包鱼丸,这成了小店的一景,不少人驻足拍照,而她却不为所动,照样速度飞快地包她的鱼丸。
真的没座位,朱智强甚至直接坐到了人家的楼梯上了。美味当前,坐哪都无所谓!
著名的金瓜楼。它静立于此已有95年的历史,也几易其主,庆幸的是,还保存完好。真心感谢各任主人了。
只有在远些的高楼,才能拍到它的楼顶,那以顶出名的“金瓜”。
气势雄伟的三一堂,早就修饰一新。这里,走出过许斐平、殷承宗、许兴艾等享誉世界的钢琴家。他们都是从小在这里的唱诗班里练琴、伴奏、演奏,受到薰陶而走上钢琴之路的。这几位世界著名钢琴家每回鼓浪屿,必到这里来看一看。我陪过这三位钢琴家回到他们儿时弹过琴的地方。从美国回来的他们,每次走进这里,来到舞台上,再演奏一下儿时弹过的琴,都会感叹无比!
当然,这里更是宗教节日最热闹的地方。每年的圣诞节信众满满。记得有一年的平安夜,来自美国的厦大新闻系教授英健老师想去三一堂看看,于是我和郑小瑛老师这两个不信教的人自告奋勇陪同。哪知道走进去一看,早已没有座位。个子高大的郑小瑛教授加上碧眼金发的老外,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大家纷纷让路,把我们让到了最前排,我们就很不好意思地坐在了第一排。在那里聆听到了水平非常高的唱诗班的演唱。要知道,好多歌唱家也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而著名诗人的老宅就在这不远的地方。我在《鹭风报》当记者的时候,经常到这里来拜访龚诗模老先生,在他的与几户人家共用的大厅喝茶,在他的小小书房里看他的藏品。
走过曲曲弯弯的小巷,重要的是一路上只有我们几个人!鼓浪屿上有自己别墅的两位群友,好早以前就一直邀约来看看。终于寻到人少的时候我来了。楼主一听说我来,都在自家的小院里等着呢。尽管知道他们这几座著名的楼很久了,尽管认识他们也好久了,可是,这才第一次走到这里——钻石楼!
这么一个绿荫覆盖的小门,谁知道里面藏着什么?
推门进院,满眼葱翠。五颜六色的花朵点缀在各种形状的绿叶中,感觉就像到了一座花园!
楼上,每个阳台都有花,真是个花团锦簇的花楼!
小池花径,满院芳香。主人吴米纳早在院子里等候我们,看我们惊讶于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自豪地说,这都是他老爸的功劳!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家,每天以侍弄花草为乐,在这蓝天白云之下,享受着天风海涛,绣着这有生命的人间宠儿。生活多姿多彩!
米纳早备好茶水等着我们。朱智强更是细心,竟然大老远带来了老厦门口味的小食来配茶!一行人悠悠闲闲,行行走走,坐下来聊聊天。
然而,第一次来到的我们,还是跑到人家楼顶上去拍照了。虽然大师们有长枪短炮,那里不仅有野熊,还有“收藏家”,还有他们约来的摄影界的好友。但我们的傻瓜相机还是能留下记录的。
叨扰完毕,在楼里留下合影。以证实我们“到此一游”。
钻石楼的隔壁,就是那赫赫有名、故事动人的“番婆楼”。这原也是米纳家买下的产业,后来转让出去,如今是婚纱公司的摄影基地了,想想今后多少新人们会在这里留下倩影?
路上,这一处仅存的四眼井还在诉说着鼓浪屿的往事。小岛的人们,以前就靠井水为生。住在这附近的人家,都靠这四眼井取水。如今它们被戴上帽子,锁住盖子,许是怕人们往里丢东西吧?
中午,国防兄在他的别墅里设宴款待我们。这也是多次邀我来看看的地方。他买下的这座别墅如今做在餐馆。在最近鼓浪屿很多小店不营业的情况下,大家纷纷选择来这里用餐,生意尤为火爆。(刘方提供照片)
路过一处豪宅。名唤“亦足山庄”。门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