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台海网」
来源:台海网
昨日,群众代表走进厦门规划展览馆,通过平方米的城市模型沙盘了解城市规划格局。
各界群众代表在厦门规划展览馆进行沉浸式体验,充分了解和感受厦门城市发展历程。
台海网12月16日讯据厦门日报报道昨日,“踏寻特区足迹发扬特区精神”——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学习体验活动,走进厦门规划展览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厦门地铁控制中心和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20多位活动参与者,圆满完成了一段特别的城市追寻之旅。
接下去的3天,由厦门各界群众组成的参与者还将深入岛内外,“打卡”更多有代表性、纪念性、影响力的地点。
据了解,本次学习体验活动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按照“走线路、看变化、受教育”原则,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大力传承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看变化
旧貌新颜对比鲜明点滴变迁始于足下
“厦门蓝”如何成为城市名片?厦门的自然人文风貌还将如何变化发展?走入厦门规划展览馆,参与者的心中逐渐有了明晰的答案。通过平方米的城市模型沙盘,能直观感受到自己所在城市的地理环境;置身度环幕影院,就如同登上航船甲板,随特区建设一同扬帆。展馆集自然资源规划展示、爱国主义教育、市情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生动直观地展示着城市格局与特色。
活动参与者中,有特区建设者、退休干部、教师、律师、义务交警、外来务工人员等。金安小学语文教师覃书畑告诉记者,去年,她从家乡湖南来到厦门工作,初来乍到,对城市的认知比较有限。“沉浸式学习厦门特区的‘前世今生’,让我更有了融入其中的温馨!”覃书畑说。谈及城市面貌的迁异,市公安局退休高级警官李旭鸣表示,作为一名老厦门人,他见证了南薰楼、海滨大厦等“第一高楼”的不断更替,城市的天际线随着一代代人的奋斗创新而不断突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颇具文史怀旧气息的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这里曾是英国领事馆,超过张历史图片和约件实物展品,众人徜徉其间,纵览“世遗”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社区管理、居住模式等。
展内涵
城市纵深发展现代化步履不停歇
昨日学习体验活动的第二站是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自年挂牌以来,片区大胆试、大胆闯,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出一批高质量“厦门模式”创新经验。如今,航空维修、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一系列重点平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为经济增长带来长久动力。看到蔚蓝的海岸线、现代化的贸易港,退休工人欧少林感慨不已。欧少林曾在码头工作多年,负责驾驶牵引车,常常拉着货往返在东渡码头与和平码头之间。而今,当年运送粮食的小小码头已不见踪影,厦门国际邮轮母港不断升级、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早已今非昔比。
厦门地铁控制中心,彰显出城市现代交通的格局和魅力。在多平方米的控制中心内,几十米的电子大屏连在一起,像巨型卷轴一般展示着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的实时画面。上下客情况、运行位置、车厢动态、供电数据等画面纵横交错,如同科幻电影般充满科技感。
其实,自从年底厦门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以来,24小时都离不开厦门地铁控制中心不断更新的操作系统、轮班工作的值班调度员。今年,厦门地铁3号线(厦门火车站至蔡厝站段)开通运营,这标志着厦门地铁形成“中心放射、三向出岛”的格局,迎来全新的网络化运营时代。活动参与者黄先生说,他住在镇海路附近,每天在家附近乘坐地铁1号线到吕厝附近上班,极大地享受了地铁时代的便利,也让他对厦门的跨岛发展未来充满希望。
花絮
特区建设者的重逢
“那时候,阳台山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我们同坐一辆车,睡在同一间屋,一起从北京飞回厦门!”前天的学习体验活动,让刘新德、杜兵团两位资深特区建设者迎来一场久别重逢。
年,刘新德在原自行车厂工作,杜兵团在集美灌口的农械厂工作,二人为了自行车配件等事宜一同赴北方出差。不过,此后的30多年里,刘新德和杜兵团没有再见过面,所在单位也随着厦门的发展建设发生了改制,生活轨迹未再有交集。
惊喜的是,几日前,刘新德在活动名单上看到了“杜兵团”这个熟悉的名字。于是,在出行的大巴上,他们热聊起来——这是时隔30多年后,两位都已退休的老友再次同坐一辆车,接续一段佳话。
(文/记者赵张昀图/记者黄晓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