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法国文豪福楼拜对科技与艺术发表了这样的看法:“艺术越来越科技化,科技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于山顶重逢。”今天,让人文与科技融合,已不再只是大胆的想象。人类独有的情感表达,渗透于文学艺术,成就绝世之作。科技极强的学习能力,则给我们带来了与古人共情共鸣的“超时空”体验。第八届鼓浪屿诗歌节中,一位拥有软萌外表和硬核内心的AI精灵——“小布灵”,就将用它的超能力,在30万首中华古诗中,让我们和古代诗人灵犀在心。
“布灵”是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宋睿华长聘副教授团队研发的AI小精灵,它基于“悟道·文澜”超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模型项目而诞生。“悟道·文澜”由北京智源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联手打造,旨在发掘预训练模型在中文通用多模态数据上的理解能力。
简单来说,科学家团队赋予了“布灵”强大的视觉、语言检索能力和一定的常识理解能力。只要上传喜欢的图片,布灵就会在诗词长河中,挑选出最匹配的一首诗,并创作一幅题画诗送给用户。
“布灵作为人工智能的精灵,拥有超强大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它可以比我们任何一个真实人类阅读更多的诗”,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微软小冰前首席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宋睿华及参与“布灵”研发的团队介绍,“布灵所基于的文澜模型阅读了6.5亿的图片和文字,所以布灵诞生时,它已经能非常好地领悟图片里的意境,然后去博古通今。”
在科学家团队看来,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是未来趋势。此次,北京邮电大学助理教授白婷团队海量的古诗文大数据平台,也为“布灵”提供了数十万首中国古代诗词。
本届鼓浪屿诗歌节中,“布灵”的登场,更让大众尤其是年轻世代,感受到科技对于阅读诗歌、欣赏诗歌所带来的有益尝试。中国千年诗词犹如灿烂星河,当布灵用手机中的一张心情小图,寻找到古人的默契诗作时,那些古代的星星,并不遥远。
“诗歌不仅是文字意义上的诉说,更是融媒体时代彼此交流的文化媒介。”第八届鼓浪屿诗歌节坚持这一文化立场。本届诗歌节除举办在地活动与诗歌研讨之外,于线上推出谢冕、灰娃等名家谈诗系列,同时发起面向全网网友的“云端诗约”,以名家读诗,让芒克、庞培等四十余位诗人,与学者专家、诗歌爱好者,在发达的科技语境中相会,从而跨越物理距离的遥远,于“云端”被看见、被阅读、被聆听。
“网友读诗”中,来自北京、上海、福建、广东、陕西、山东、四川、黑龙江等全国多省市网友传递“诗音”。不仅有参与抗疫的医务工作者、热爱文学的退休教师、小文艺小清新的“大厂”白领、云南公益支教老师、工科博士、金融工作者等,还包括人工智能科学家们。
而此时,只需要拿起手机,便能和“小布灵”一起,感受诗的岛屿,诗的国度。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责编:贾亭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667.html